文学天地
难忘家乡的荷塘
发布日期:2017-07-12
信息来源: 襄阳港务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 浏览数:3293    分享到:
家乡的荷花开了,前去观花的人络绎不绝,远离市郊的家乡,在这炎热酷暑时节顿时热闹起来,犹如那几十亩荷塘里开的热热闹闹的荷花,精彩纷呈,被定格在心中,让人流连忘返。
家乡的变化着实令我惊讶,曾经的稻田变成了花的世界、绿的海洋。我像个外来客一样在荷塘中徜徉,欣赏满池盛开的荷花。那一袭优雅的玉白,那一抹淡淡的粉红,点缀在一望无际的绿海里,不争奇,不斗艳,让我叹为观止。花有花的韵味,叶有叶的情趣,我漫步其中,感受她的柔美与清雅,荷香淡淡,心留余香。
荷花又名莲花,其果实为莲蓬,根茎叫莲藕。古人对其赞美的诗句不胜枚举,唐·李白以“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托物言志;宋·周敦颐称其像人间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乳名叫莲的我,也许是不经意间沾染了这荷花的灵气,曾经的历程中因得以她的眷顾,才有了我与同龄人不一样的人生。
小的时候,我家后院有个池塘,大概十几个平方米,塘中稀稀拉拉地飘着荷叶,鲜有荷花。每到八月底,父亲就在黑夜里排干塘里的水,挖出白嫩嫩的莲藕来,趁着天未亮时挑到5公里外的茨河街叫卖,准备我们姊妹仨的书学费。那时私自种养任何东西都是不允许的,因家里贫穷,父亲为了让我们姊妹仨都能上学,似乎不经意间在后院的水池里放了一些藕节,几个月后竟也长出一两枝粉红的荷花来,我们争相采摘,那时的我们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竟不知那是父亲有意而为。只可惜,后院的荷塘只存在了两年的光景,便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大妹妹也因交不起5元的学费辍学了,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她,直到今日,仍未离开这方土地。与我同龄的邻家女孩也因家境困难,小学没读完就回家帮农。我比她们幸运,父亲因我成绩好一直供我跳出农门。岁月的一隅,把那些不堪回首的人与事,埋葬在岁月的最深处。而今,乡下的美景及新鲜的空气吸引着无数的游客观光,想回到农村居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午在妹妹家吃饭,餐桌上的菜,大多是从荷塘里采摘的。醋溜藕带、银耳莲子羹、香芡荷花饼,色味俱佳的荷塘三宝别有风味;排骨炖莲藕真可谓齿颊留香;荷叶烧制的农家叫花鸡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妹妹家盖的楼房非常有个性,犹如家乡的荷花,不受世俗羁绊。看着妹妹忙碌的背影,想想虽然曾经环境似乎恶劣,现在倒也随遇而安,怡然自得。
微风徐徐吹来,徜徉在家乡的荷塘边,美妙的荷花,清新的空气,让我流连忘返,多少烦闷因之飘散。或许,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忘却烦恼,美好是可以涤荡污浊的。
难忘家乡的荷花,以后我会常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