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活着》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7-07-11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3466    分享到:
《活着》是余华在90年代创作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在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中,主人公福贵所经受的苦难与家庭的变故,震撼人心,让人深思。
之前对这本书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但在推荐阅读丛书中都提到了这本书,评价很高,自己心里也一直在想,这讲述了怎样的一段故事,带着几分好奇买来阅读。
吃过晚饭便回到房间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故事的情节一步步的吸引着我。福贵家从他的祖辈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慢慢积累起一些财富,原本福贵过着无忧无虑的地主生活,但赌博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他输光了所有的家业,连房子也用来抵债,好在家人并没有放弃他,依然像以前一样对她好,护着他。这样的生活虽然苦一些,但一家人如果能平平安安的在一起,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可是悲剧开始再次上演,先是他的父亲一气之下离世,母亲又因病不起,福贵去城里给母亲求医,路上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两年后,回到了家,母亲已离他而去,天真漂亮的女儿也因病变成了聋哑,一次次的动荡和灾难让这个家庭的日子过的越来越艰辛,好在他们还有希望,本来拮据的生活已经让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但无论再难,还是希望儿子能够读书,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看到这里,自己甚至也是欣慰的,觉着这样的家庭总算有了一点盼头,可命运总是这样的不公,县长的老婆难产大出血,福贵的儿子踊跃报名献血,天真善良的孩子因为自己的血型相配而能献血的时候是多么的高兴,可是用血量太大,无德的医生只想着救县长的老婆,不停的抽着福贵儿子的血,直到死亡。此时此刻我的内心特别的压抑,甚至不愿意继续往下阅读,为什么所有的苦难都要降临到福贵身上,福贵的经历真的和他的名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无福无贵。
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再一次开始了阅读,一件件悲剧又接踵而来,女儿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疼她爱她的男人,但后来又因难产而死,两个孩子去世后,福贵的妻子也因病撒手人寰,女婿也在工作事故中惨死,只剩下福贵和小外孙相依为命,原以为这个孩子能是福贵生活的希望和精神的寄托,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小外孙也失去了生命,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牛,给它取名叫“福贵”,就这样他和这头牛相依为命平静的生活着。
合上书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已是凌晨两点,此刻已没有了任何的睡意,心里的感受五味杂陈,福贵的人生经历让我震撼,也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在这一系列的苦难面前,福贵一步步的挺了过来,豁达的面对着一切的失去,我无法想象福贵的内心世界,但我相信他心里的眼泪早已流干,无法抗击的命运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一切,故事的结尾老人和牛为伴,说着自己曾经的故事,平淡,从容,感受不到福贵的悲伤和对世道的厌恶,有的只是岁月洗礼过的沧桑和坚强,从内心深处我敬佩他,尊敬他。福贵或许只是一个苦难生活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代表着人生和命运,也告诉着我们对于活着的尊重。
如今,人们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浮躁的,幸福中仍然有着很多的抱怨,变的不满足,对于精神和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着自己当下的拥有,更多的时候谈论的都是失去,埋怨或者不公。关于人生、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迷茫、关于悲伤等等。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三毛关于“快乐”的一段定义:“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痛苦,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便不死,也在天堂里”。愿我们都能有一个乐观、知足、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