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

以学践知强本领 砥砺实干担使命 ——陕煤集团第八期组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个人学习感悟

发布日期:2025-10-28     信息来源: 蒲白分公司     作者:齐欢     浏览数:22    分享到: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陕煤集团第八期组工干部培训。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实用且有趣,从制度宣讲到理论授课,从红色研学到经验分享,每一堂课、每一次研讨都紧扣组工工作实际,让我对“如何做好一名组工干部”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思考。

“规矩”立身,筑牢组工干部政治根基

通过此次培训,我开始慢下来去思考老师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支部建设抓什么、党建融合融什么、工作细节扣什么、党建核心是什么。作为组工干部,我们首先要去思考并理解工作的本质,基层组工工作无小事,每一次党员发展、每一次组织生活,都要在制度框架内推进。这让我意识到,做好组工干部,第一步就是把“规矩”刻在心里。

以前总觉得“规矩”是书本材料中的条条框框,这次培训才明白,规矩就是咱们组工工作的“定盘星”。在单位做党务工作,不管是组织党员学政策,还是召开会议,我得先对照着规章制度捋一遍流程,绝不能图省事搞“灵活变通”,也不打“擦边球”。就像党员发展,从提交申请到考察转正,每一步该走的程序都不能少,每一份材料该填的信息都得核对清楚,毕竟这些事看着小,却关系到党员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得让干的每一件事都经得起查、说得过去。

“专业”立身,夯实组工干部业务底盘

组工工作政策性强、细节要求高,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就谈不上“做好”。这次培训的几堂实务课,恰好补上了我工作中的“空白”,也让我对“专业”二字在组工工作中的分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专业既是精准把握党员差异性的“透视镜”,要看到党员在年龄结构、思想状态上的不同,摒弃以往“一刀切”的工作模式,针对兴趣特长与实际困难个性化管理,让党员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也是搭建党员沟通桥梁的“粘合剂”,组工干部不能简单传达指令,而要学会换位思考、精准表达与耐心倾听,用党员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认真对待党员诉求并及时反馈解决,比如面对党员反映组织生活与工作冲突的问题,可通过调整活动形式兼顾参与度与实际需求;更是提升党员工作成效的“助推器”,要跳出传统活动模式,围绕党员的能力提升需求、服务热情与兴趣特点,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党员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切实增强工作吸引力与党员队伍凝聚力。

“创新”破局,激活组工干部服务效能

过去我总觉得组工工作“按部就班就行”,但这次培训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组工干部也需要创新思维,才能让党建工作更有活力、更接地气。

就拿党员教育管理来说,面对有些同事经常跑外勤、出差,集中学习总赶不上的情况,我认为可以创新“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线上把学习资料、视频课程发在群里,让大家抽空学,线下再找时间组织交流讨论,这样既不耽误工作,也能让学习落到实处。还有支部活动,要结合节日、工作重点等“穿靴戴帽”办出特色来,同时还可以问问大家想参加什么样的活动,让活动真正贴近大家的需求,这样大家才愿意参与,支部的凝聚力也能更强。

此次培训的AI课程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工具:我们要思考如何去认识它的作用,尝试用AI工具梳理党员的服务需求,可依托数据整合能力,快速汇总党员的基本信息、参与活动情况及反馈意见,精准梳理不同党员的服务需求与成长诉求。同时,还能借助AI对党员教育学习数据进行研判,了解不同学习内容的实际效果,为调整教育培训方案、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参考,推动组织工作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度与效能,让党建工作更高效、更贴合党员需求。

“初心”铸魂,扛起组工干部使命担当

这些天的学习,尤其是听到老组工干部说“组工工作要‘走心’,要把党员、职工当家人”,我忽然明白:做好组工干部,光有能力还不够,更要有人情味、有使命感。组工工作不只是办手续、走流程,更要带着感情去干。在以后的工作日常中要及时跟进单位同事的工作、生活状态,能帮忙协调的就多跑几趟,能解答的就耐心说清楚,让大家觉得党组织是真能依靠的“靠山”。比如评选“党员先锋岗”时,别只看业绩,也得多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谁平时愿意帮同事、关键时刻能顶上去,把真正优秀的人选出来,这样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也能带动更多人往前冲。

此次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等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不想喊什么大口号,就想把这些天学到的、想到的,落实到每一件小事里——把该守的规矩守住,把该干的业务干好,把该帮的人帮到,实实在在地为大家服务,既要把“规矩”记牢、把“专业”练精,也要用“创新”的思路优化工作,用“走心”的态度服务党员职工。

上一篇:运销集团西南办事处:搭建“微话题”为轮岗... 下一篇:从严修身律己 锻造“硬核”组工干部——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