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散文│童夏村光

发布日期:2025-07-18     信息来源: 建宏公司     作者:杨倩雯     浏览数:6    分享到:


当城市的暑气蒸腾得高楼大厦都在扭曲,我的思绪乘着热风,倏然飘回黄土塬上的故乡。童年暑假的底色,是村庄屋檐下流淌的时光,浸染着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气、伙伴的喧闹,还有外婆慈祥的笑容。

村庄的夏日序曲,由不知疲倦的蝉鸣率先奏响,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在黄土墙与老槐树间反复回响。这便是我和小伙伴们大显身手的时节!人手一根细长的竹竿,顶端缠着各家大人用纱布袋做的网兜。我们像一支小小的“侦察队”,仰着小脸,在门前老槐树或村道旁的杨树林里逡巡。锁定目标!“嘘——看我的!” 屏息凝神, 竹竿轻探,知了入网的刹那,欢呼声炸开在热风里。比谁捉得多、比谁蝉儿叫得响,赌注是酸枣或玻璃珠。细线拴住的战利品扑棱成“活风筝”,追着它疯跑的脚印,拓印在滚烫的黄土路上。

午后的村庄是静默的油画。老槐树将金箔般的阳光筛成碎银,泼洒在院落里。外婆的竹摇床是我的童年船舱,吱呀声推开热浪。树影如清凉的溪水流过眼皮,光斑在睫毛上跳舞。仰望枝叶切割的蓝天,流云是催眠的羊群。不知不觉就在这天然的摇篮曲和光影魔术里沉沉睡去,连梦都散发着清甜的草木气息。有时伙伴们聚在树根盘踞的阴凉里,抓石子的清脆碰撞、翻花绳的指尖飞舞,伴着偷摘的青枣滋味,织成一张慵懒的网。小小的荫凉下,盛满了无忧无虑的时光。

村庄的馈赠藏在晨露里。天未亮透,外婆便挎着竹篮领我走向崖畔。黄花菜在熹微中挺直腰杆,鹅黄花苞如紧握的小拳头,顶露垂立。“摘骨朵儿,莫等花开!” 外婆的叮嘱混着青草气。指尖触到凉润的花柄,“啪嗒”一声脆响,带露的骨朵坠入掌心。这声音刻进年轮——多年后超市里干燥的金针菜,再烫也煮不出那缕混合泥土与晨蜜的鲜香。

当西边的天空燃起橘色焰火,村西头那条清浅的小河便成了村庄的清凉血脉。伙伴们吆喝着冲进浅滩,赤脚踏碎夕阳金箔。“哇!好凉!” 透骨的清凉瞬间驱散所有燥热。水仗掀起晶亮的幕布,笑骂声与泼溅声在河面碰撞。踩石过河的竞赛总有人踉跄落水,哄笑声惊飞苇丛里的水鸟。俯身摸索河床,卵石是大地沉淀的糖果:白玉纹、翡翠青、玛瑙红…收获一枚奇石,便赢得整片艳羡目光。河水裹着小腿流淌,冲走汗渍与草屑,只余沙砾摩挲脚底的酥麻。

暮色四合时,炊烟是村庄升起的信号旗。外婆的身影嵌在村口小路尽处,旧草帽镀着暖金。看到我和小伙伴们浑身湿漉漉、意犹未尽地跑回来,她笑着用那双粗糙却无比温暖的大手,拍打我湿发上的草籽,牵起沾泥的手:“饿了吧?臊子面油泼辣子!” 我们的影子在黄土路上拖得很长很长,蟋蟀在豆田里试琴,灶火香气漫过篱笆。推开木门,油灯晕开的光圈里,粗瓷碗盛满了人间最朴实的安稳与幸福。

如今我困于城市钢筋网格,空调嘶鸣压不住窗外蝉噪。然而,每当夏日热浪翻涌,那些深藏的记忆便如清泉般汩汩涌出:指尖花苞掰落的脆响、捉蝉竹竿颤动的弧度、水战中呛进口鼻的河水腥甜、外婆唤归的秦腔尾音…它们从记忆河床浮起,在夏夜里粼粼发亮。

外婆仍守在塬上小村,电话里的咳嗽声多了,笑声却依旧瓷实。我知道,只要那孔窑洞还飘着炊烟,那个蝉鸣漫灌的童年夏天就永不退潮——它是生命最初的坐标系,是烙在灵魂上的村庄胎记。当我在城市迷宫中辗转,总有一束光从黄土高坡穿射而来:那被小河吻过的脚心,那被蝉鸣灌满的耳蜗,那被外婆掌心磨糙的手背,始终在低语:看,你的童年正在村庄的夏天里,永恒放牧。

上一篇:散文 | 久违的菜泥味儿 下一篇:散文丨寻凉药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