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观《建军大业》后感
发布日期:2017-08-04
信息来源: 彬长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3579    分享到:
适逢 “八一”建军节,电影《建军大业》热映,周末一早就订好票去观看。看了《建军大业》才真正理解了 “浴血奋战”这个词的含义,理解了我们的先辈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背负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沉重命运的;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为那是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观之,无不让人动容!
影片以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开篇,年轻的周恩来对国民党军官斯烈说:‘一个国家三个政府,你告诉我这是孙中山先生原来的想法吗?’当他走上街头,满目都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为了挽救革命,挽救人民,挽救中国,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临危受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毛泽东、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是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并启用了半个娱乐圈的“小鲜肉”,监制黄建新称选角标准“慎重而严苛”,考虑到先辈们在当年参加革命时都是热血青年,南昌起义时,粟裕19岁,林彪19岁,邓小平20岁,要塑造那个时期的他们,因此就精选了一大批年龄相仿的演员,来诠释先辈当年青春激荡的风采。正如导演刘伟强说的“青春不能靠演的,当时众多先辈也是热血青年,演员的年龄贴近角色才能更好演出当时人物意气风发的状态。”
我想参演过《建军大业》的这帮“小鲜肉”们身心和灵魂都会得到成长得到洗礼。为了演好这部史诗级巨制,各位主演均全情投入,做足功课的同时,用表演为角色增添新活力,欧豪拍戏中暑拍到吐、张艺兴拍中枪倒地时没有用替身逼真的直挺挺的倒下、而刘昊然、马天宇、白宇则表示自己每天都要穿梭于枪林弹雨中,从头打到尾。虽然片酬只是一些生活费,整部影片相当于义演,可是他们一个个全身心投入,他们只是在“演”把伟人们做过伟大的故事身体力行的重新还原在观众面前,感谢他们生动还原历史,还原热血激情的战争场面,他们的表现也得到观众的强烈认可,尤其青年演员们被赞“一次演技的飞跃”。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小鲜肉”的概念,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热血青年,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这也是他们对革命先烈、对祖国人民最好的建军献礼,为他们点赞!
个影片看来都让人热血沸腾,然而最让人动容的是“三河坝战役”,宏大的战争场面,演员的真情流露,无疑让这场战役成为影片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有多少人?”——“三千人”。
“对方有多少人?”——“三万”。
“多长时间?”——“三天”。
朱德二话没说从周恩来那里接下任务。这是一场以一敌十的激战,敌众我寡,在精密的战略也敌不过敌军三万大军,在敌众我寡、弹少援绝的险恶情况下,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朱德采取“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策略留下二百人撤退,最终,寡不敌众的勇士蔡晴川引爆炸药,全员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革命留下了火种。爆炸声响,铁骨铮铮的汉子朱德庄重的为勇士们敬个军礼,泪水横流,在我认为这是影片最高潮的部分,最让人动容的地方。正是有了他们舍身成仁的精神保留了革命火种才有了后面的井冈山朱毛会师,其实回望历史上的“三河坝战役”和影片一样震撼。
他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用星星之火而燎原!蒋介石说,毛泽东一个农民,周恩来一介书生,贺龙一个泥腿子,十年,我倒要看看谁的旗帜会在空中飘扬。然而,我们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五星红旗直至今日乃至将来也一直会在空中迎风飘扬!
感叹,感动,感谢!我们能生活在安逸和平的祖国!比起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随处逃亡的国家的悲惨民众们,我们生活的是多么祥和安逸,而这些都是90年来一代代先烈,一代代军人铁血铸军魂,舍己保家国,为我们拼来的,像铸就的钢铁长城一样一直在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能以为报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力所能及的奉献自己的力量,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为社会、为祖国添砖加瓦!祖国怎能不繁荣富强?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们共和国正在成长,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观看了《建军大业》我们会更加热爱我们人民军队,更加热爱我们多灾多难如今正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