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阅读《宗月大师》
发布日期:2017-07-17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3627    分享到:
当我闲暇之余,总想好好读些书,我们都知道,读书不仅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次读书、每一段故事都会留下淡淡的味道,每一个人、每一篇文章都能带来浓浓的记忆。
初读《宗月大师》,已是在几年前,老舍先生是那么淡淡的,平静的叙述,就像素描一般,一笔一笔地描述写着有对于自己帮助过、自己感恩的情怀,老舍是在九岁的时候,遇到了宗月大师(刘大叔),这个人对老舍特别重要,也可以说,没有刘大叔就没有老舍,刘大叔是最早点燃老舍先生心中那盏善的灯火的那个人。
再读《宗月大师》,是受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影响,整篇文章再朴实不过,感到就如同与人闲谈,讲述一件极普通的事情,平和又充满温情,我的思绪便循着这丝丝缕缕的线条,穿行在老北京的西直门胡同,现择选几段: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作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功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以上是老舍先生《宗月大师》其中的片段,宗月大师不仅在物质上是老舍先生的大恩人,在精神上也是老舍先生的引领者。老舍先生走上写作道路,最终把“老舍”确定为自己的笔名,舍己惠人,一以贯之,使他形成这种信念的,就是宗月大师。有些时候,一句话、一件事真能改变人的一生。老舍先生写《宗月大师》,一则是缅怀刘大叔,更多的是为了弘扬宗月大师乐善助人之心。今天我们有很多人在追求善、颂扬善,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当经常反思:我为别人做过什么?我为社会做过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影响更多人成为习惯读书的人,把阅读坚持下去,总有一段文字,会影响我们生命的成长,使我们尽可能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