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当李白的梦想照进唐朝的现实
发布日期:2016-04-21
信息来源: 销售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391    分享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乡野,幼时顽劣不堪,其母现身说法的寓言式教育颇见成效,李白顿悟,从此一心向学,有理想,有抱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李白同志是否厚德载物,史书并未定论,且关注点亦不在此。但自强不息是肯定的,李白的才华横溢,以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唐朝年轻人执着于行走江湖,开拓眼界,丰富阅历。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更需游历山川,寻古访今。一方面陶冶性情,激发灵感;另一方面,探民生疾苦,观各地风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游历中,是否有机会上达天听。李白无疑是做的最出色的一位,不仅在民间有着异乎寻常的声誉,在官场,李白的魅力依旧不减。当时的执政者唐玄宗痴迷于诗文歌舞,加之唐朝开放的士人文化,于是,李白这个出身草莽、闻达朝廷的名人得到最高统治者的亲自接见,并给予翰林一职,一举成为皇帝身边的宠臣。事情至此,作为封建文人,这样的童话结局已臻至完美了。但是,大家都看错了李白,百姓觉得他是仙人,诗仙;士大夫认为他是士人阶层的个性体现;皇帝把他当作自己喜爱的文艺人士。可这些和李白的梦想谬之千里,甚至是背道而驰。
李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他渴望执马扬鞭,征战沙场,为国家开疆拓土;渴望改革变法,藏富于民,为百姓安居乐业。诗文只是他的进身之阶,是他实现政治理想的敲门砖。虽然这块砖敲得很响,但唐玄宗已无当年的雄心壮志,甚至与其关系融洽的士大夫们也认为,你把诗做好就行了。最终,敲门砖依旧是敲门砖。
我对李白的敬仰不仅仅于诗文,更重要的,他是个执着的人,是个很纯、很真的人。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抱负,无论在任何时候,他都希望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他为自己的理想半生蹉跎,他体现了真正的知识阶层为国为民的自我牺牲精神,虽然这种精神的实质作用微乎其微,但他就像一个舞台上的英雄一样,情绪上仍旧激动着大多数的观众。杨贵妃递酒,高力士脱靴,无不显出一代诗仙敢作敢为的真性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挂印而去,潇洒、无奈、落寞,既有一腔报国热血,又有对权贵们的愤懑与戏谑。离开权力中心的日子,他寄情山水,却又心系家国,一身的潇洒倜傥化为半生的无奈叹息;他长醉不醒,却又看透世情,一朝的天纵英才化为万代的流芳百世。仰望明月,饮尽杯中浊酒;纵身一跃,汇入历史长河。
荡悠悠,一缕诗魂,拖慢了江流……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