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最真实的生活——有感于《出梁庄记》 之一
发布日期:2015-10-16
信息来源: 蒲白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146    分享到:
梁鸿的《出梁庄记》拿到手里已经不短时间了,只是最近才开始读。读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读进去了,欲罢不能。这里面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真实”二字,作者用直白的语句和原生态的文字,展现了奔波在中国各地梁庄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首先感知到的真实画面,是健康路上的三轮车夫为了一块钱和别人打架的场景,书上说是好像只有电影上见过那样的场景:一群人混战,砖头、铁链、木棍、砍刀乱飞,不要命的厮打,随时都有可能被打倒,随时都有可能出人命,简直难以置信。作为书生,我也见识过学校学生打群架的场面,但是不敢想象那会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大多信奉“和为贵”的信条,对于暴力手段总是出自内心的反感。曾经有朋友说,他在外地干公路工程时,眼见两派人马为了挣抢生意而把人打残,我只是当作浮夸之语,心想什么事情不能坐下来谈,非要用暴力手段解决。而当作者用文字和图片,展现出这些城市底层的人们挣扎生存的真实状况时,我不禁愕然,内心承受着极大地心理冲击。细想之后,才发现生活远不是我们所看到和想到的样子。虽然不曾经历,但他就真实的存在于那里。
书中写到了作者由于忙于学业,而未能有心去看看近在咫尺身染重疾的发小。作者说那是她心中的一根刺,越来越深们,越来越痛。回看自己的生活,许多亲戚同学朋友离得并不远,但一两年都不见面,还有的毕业七年早已不再联系。现在的网络通讯非常方便,即使对方在线,却也不说话。我们曾经一起玩耍,一路奋战高考,一块在大学校园挥洒青春,现在却感觉彼此奔忙在不同的时代。是什么阻隔了我们真挚的情感,冷却了彼此的怀念,我与作者有了同样的困惑。作者说是因为自己从未想过发小会这么快离去,不敢承认自己的冷漠,人生道路不同,所以不关心,对发小没有了感情。这是真实的内心表达,也是真实的社会写照,生冷而又沉重。
书的结尾,让我感到窒息,是因为真实而又无法面对的生活困境。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在我才明白,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惨淡,还有身边生活中真实的不公平与无奈。于娟在她的书中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我相信作者也是其中一员,是希望更多的人有所担当,减少社会的不公平。
作者说,她终将离梁庄而去。梁庄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依旧真实的存在于我们或近或远的生活中。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