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读《失孤》有感

发布日期:2015-04-13     信息来源: 彬长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115    分享到:

      看过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亲爱的》后,我更想看看彭三源《失孤》这本书。或许书中对细节以及人物内心的描写会更加细腻、生动。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所不同的是,《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人贩子妻子赵薇 “寻女”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在对他们近乎完美演技佩服之下,也让观众内心随着情节跌宕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那就是曾帅寻母。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所以,雷泽宽寻子线,在书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微博上时长就会发出寻子接力,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找儿子是他存在的方式,更是他活着的希望,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劳苦奔波,才是一种心里的慰藉。
 

 

上一篇:舞台 下一篇:爱,在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