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幸 福

发布日期:2015-01-30     信息来源: 销售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121    分享到:

       幸福,是一个让人向往终身的字眼,因为它是一种付出后的回报,是希望的得到、理想的实现,或小到一句问候、一抹微笑,一迹感动,一种心境、一种内在认知和知足感、幸福感。
       泰戈尔《飞鸟集》里有这样一句诗,We live in this world, when we love it.是带有哲理的对幸福的一种诠释和理解。带有印度虔诚信徒和社会学家双重身份,以诗歌诠释幸福: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幸福感的人总能对此句产生强烈共鸣。老舍先生说:我深深地热爱我的故乡,爱它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希望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快乐,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常在,希望小狗小猫都有窝住有人养。世界大同,我更希望每个人都是以善良的个体而好好的生存着,直到生老病死。大家对毕淑敏并不陌生吧,其实在她作家身份的背后,她还是个有名的心理医生。在她的文章中随时随处可感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对它独特的阐述和深邃的理解。国学大师季羡林文革期间被打为右派,几年时间一直生活在牛棚里,而在他晚年《回忆录》中提到文革期间所遭经历时,却是用淡定和随和化解或多或少的恨意。季老有着宽大胸怀和处世智慧外,主要有着对生活和对苦难的全新认识和对事物的内在评价和感知。晚年的季老永远给人一种幸福和知足感,与世长辞时也是如此的安详。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是我本人及我父亲都喜欢的一位书法家,在他的字里行间总能看到他的知足常乐和上善若水,以及后来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写到此,想到幸福或多或少与经济物质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可站在一个文字拿捏者的角度,抛开金钱名利及外部附加条件,谈幸福未必不通。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知和对事物的认同,如回家很温馨,下班很高兴,恋爱很幸福等。亚洲博鳌论坛讲到关于幸福感的话题,幸福感便是对幸福的一种显现。大家各抒己见,其中讲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知足,有的专家也谈到它是大家对事物的一种对比,对时便有了内心的差距感,同样也有了落差和挫败感。幸福感也不尽相同。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位在北京上班的白领阶层月薪七千五,除了每月的一切开支外,到头所剩二千多元,此白领感觉上班压力蛮大,幸福指数自然不高。可同样也有一月挣三千多元的年轻人,感觉工作蛮不错,生活充实自在压力小。所以幸福不能完全抛开物质,但物质未必是幸福的先决条件。
       其实幸福无时无刻不在,只是你我在生活中前进的脚步过快,错过路旁美好的风景罢了。只要放慢步伐,收拾心情,带上心境,抛出一切名利世俗,路旁的风景便映入眼帘。早上第一缕阳光如期而至,拉开帘子满是幸福。下午,妻子或母亲做好饭菜,等着丈夫下班,儿子放学一起吃饭,饭间,每颗饭粒都包含亲情,屋内,笑声爽朗。夕阳西下,和家人一同外出散步,晚霞中洋溢着满是孩童般的微笑,幸福感油然而生,多美好的生活画面啊!
       请君放慢脚步,卸下包袱和生活的面具,然后你会惊喜的发现,生活原本如此尽人意,如释重负,幸福也便接踵而来。大家对幸福的理解或多或少不尽相同,但聪明的你,这样做了,便会深深的喜欢上泰老的名诗。We live in this world,when we love it.其实幸福内在的因素很多很多,只要怀有一颗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热情和年轻的心,便会明白泰老的生活真谛、毕淑敏的幸福趋向、启功的知足常乐、季羡林的淡定随和以及你的专属幸福。                             

上一篇:梦 里 水 仙 下一篇:玉华矿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