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新闻动态 > 媒体新闻
媒体新闻

中国煤炭报:我的项脊轩

发布日期:2024-07-19     信息来源: 中国煤炭报     作者:李博天     浏览数:288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40807174019.png


17岁的语文课上,《项脊轩志》是最令我昏昏欲睡的课文,全篇平铺直叙着生活的鸡毛蒜皮。当时的语文老师,一位比我们大整整10岁的戴眼镜的姑娘说:“有的文章,现在读起来索然无味,十年后自然能品出味道。”

我不以为然。

十年后我27岁,来到神木工作已经四年。这几年没有不习惯的地方,只是夜风的呼啸导致我经常失眠。失眠时,我就站在窗前静静地看楼下的小广场和路灯,常常深陷对未来的迷惘之中——是否也有夜不能寐的人和我一样望着灯光,思考人生海海?每当这时,语文老师的话便回荡耳边。我想起了《项脊轩志》,想起了归有光。

电影《阿甘正传》中说,“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归有光知道自己要写出千古流传的文章吗?他不知道。他只是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记录下项脊轩几十年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

小时候,7岁的我偷偷看电视,能通过开门的声音判断是否是父母下班回家了。归有光也记得,他那时候“能以足音辨人”。

上学时,17岁的我眼高于顶,喜欢在教室里对身边的一切品头论足。归有光也坐在屋里,“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工作后,外婆喜欢拉着我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就像归有光乳母口中:“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父母、乳母甚至项脊轩早已不在,而归有光提笔时,总能想起那些属于他的宝贵故事。

望着楼下的灯光,我开始理解语文老师的话。《项脊轩志》索然无味的生活点滴,拼凑出归有光的一生。我们成长中那些看似波澜不惊、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是生命之歌的一个个音符,把它们串联到一起,便成为独特的乐章。


上一篇:中国能源报:致煤场装卸工 下一篇:中国煤炭报:母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