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报:我的师傅是煤矿女工
中国煤炭报 2021年11月13日 M8版
我的师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女工。离开她有很多年了,每每想起她,内心总有一种冲动,想写写她。她很平凡,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她和许多默默无闻的矿工矿嫂一样,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矿山。
初见师傅是在20年前。记得我们几个新工兴冲冲前去桑树坪矿通风区仪表修理室报到,拐来拐去,在黑漆漆的矿灯房隔壁找到工作室时,我们都觉得很失望。迎面看到桌上堆积如山、黑乎乎的铁疙瘩——光学瓦斯监测器,再环视这间简陋的工作室,大家心里直发怵。就在那一堆看起来复杂又不起眼的仪器中,文静、腼腆的她,正敏捷、熟练地修理着手头的东西,她的那份从容和干练让我心里充满了好奇。
她身材娇小,一头长发编了个麻花辫,看上去斯文又干练。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孙水菊。在沉闷的修理室里,她灿烂的笑容,如草木凋零的秋季里盛开的一朵菊花一样夺目。当时因为老工人都退休了,矿里就让我们跟着她学习。师傅让大家从最简单的仪器除尘、换药开始学习。开后盖、擦镜片、上螺丝,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翼翼。一个不大的瓦检器,竟然有300多个螺丝和10多个平面镜、三棱镜、凹凸镜。这些零件大小不一,小的掉到地上就找不到了。当时最让我头疼的是给仪器对光。由于瓦检员不小心,在井下磕碰仪器,里面的镜片会出现移位等故障。虽然我原来物理学得不错,可理论与实际相差太远。我们经常花好长时间都对不准光,只好找师傅处理。在我们眼里,师傅是无所不能的,没有她处理不了的“疑难杂症”。面对我们这群不安分、对工作又不上心的新工,她一边指导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一边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她说,因为我们矿是高瓦斯矿井,仪器稍有误差,在井下测量瓦斯浓度就不准了,引起的后果不堪设想。
修理仪器其实很脏、很累。每个班60多台仪器,交回来的时候里面灌满了煤尘,我们往桌子上一趴就是一上午,许多老师傅都落下了颈椎和腰椎疼的毛病。而且特别费眼睛,因为老是找光、对光,每次修完,腰酸背疼,眼睛发胀,手总是黑乎乎的,洗也洗不干净,只有用刷子就洗衣粉才能刷干净。大家的手总脱皮,心里满是抱怨,所以干活都不积极。脏、累、加班的活永远属于师傅,她总说她的孩子大了,家里没什么事。当时我们都是小媳妇,初为人母,今天我家孩子病了,明天她家有事,师傅总是让着我们,分担了我们的任务,没早没晚地干,收回来的每台仪器都仔细检查、维修、换药、放电、充电。
师傅用宽容和大度包容着这群新工,可我们总也体会不了师傅的良苦用心,有一个姐妹感慨:“师傅,你竟然抱着这铁疙瘩20多年了,多没劲……”师傅平静地说:“我参加工作时只有17岁,那时候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很自豪,也很喜欢这份工作。这么多年来我只想把工作干好,保证自己修的仪器不出问题,让每一个矿工兄弟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简简单单几句话,让我们汗颜,我们从心里瞧不上这份工作,可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好高骛远不安心工作。正是像师傅这样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地忠诚奉献,才换来了矿区的安宁。
掐指算来,师傅和瓦检器、便携仪相伴30多年,她总是将荣誉和学习的机会让给年轻的女工,默默无闻地尽全力干着这份不起眼的工作。师傅这一代人才是矿山真正的主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一生证明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他们才是矿山繁荣发展的基石。
她的积极乐观和认真执着感染了我们,在师傅的熏陶下,经过多年的磨砺,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媳妇,变成了一个个技艺娴熟的修理工。在新时代和谐新矿区的建设中,我们脚踏实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忠诚、勇敢和担当描绘矿山日新月异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