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报:那一年 是1951年
中国煤炭报 2021年7月6日 M8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已唱响神州大地,在鄂西北的小山村里,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毅然投身志愿军队伍中,奔赴朝鲜前线。当坐在门口摘菜的妻子问起一起去村里开会的人“我们屋里的怎么没回来”时,别人告诉她“你家里的已经坐上汽车走了”。她一把丢开了手里的簸箕,一口气跑到村委会,结果只看见汽车轱辘碾起的滚滚尘土。
那个参军奔赴朝鲜的小伙子就是我的爷爷。后来,每当奶奶回忆起这件事,她的语气中总带着一点儿埋怨之意。我问奶奶:“要是那天爷爷跟你说了,你会不会让他去呢?”
奶奶说:“他决定要去,哪里拦得住。”
我再去问爷爷:“你当时为啥骗奶奶,非要去当兵呢?”
爷爷笑着说:“我不是骗,那个时候毛主席号召抗击美帝国主义,我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呢。”
上小学后,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描写的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的故事,让我从侧面了解了朝鲜战争,更明白了爷爷是舍小家为大家,他就是万千“最可爱的人”之一。为此,我深深地感到自豪。
其实,爷爷生前很少提及打仗的经历,我脑海里关于爷爷最深刻的记忆是,有一次我吃的馒头不小心掉到地上了,我刚准备捡起来丢到猪槽里,被爷爷拦住了。他说:“把弄脏的地方揪掉,还可以吃呢。”说完他就把剩下的馒头吃掉了,接着又对我说:“文博,要爱惜粮食,我在朝鲜打仗的时候没有吃的就吃野菜、树叶充饥,你们现在过的是幸福的日子。”
小时候我总觉得爷爷有点儿小题大做,更不相信人会去吃树叶,只是懵懵懂懂回答道:“晓得了,爷爷。”
后来,我看了许多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录,才知道爷爷说的是真的。在朝鲜战场上,因为后勤补给受到敌人严密的封锁,志愿军战士一口炒面一口雪,啃着冰疙瘩一样的土豆,熬过一个又一个饥寒交迫的冬夜。
在爷爷60多岁的时候,他的腿上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瘤子,家里人都让他多休息,少干农活,可他对此并不在意。村里的五保户田里的稻子来不及收,爷爷要去帮忙,奶奶不让去。
爷爷说:“那稻子再不收,五保户今年就没吃的了,我是党小组组长,我要负责。”顶着炎炎烈日,爷爷帮着把稻子从田里一趟趟挑到五保户家里。
在爷爷弥留之际,他嘴里喃喃念叨的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的名字……
爷爷去世后,就再也没有人给我讲抗美援朝的故事了。但每次看到爷爷的抗美援朝纪念章,都会让我热血沸腾。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将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就是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