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品苏东坡的人格

发布日期:2017-11-03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4800    分享到: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是北宋大家苏东坡的豪气干云、惊世骇俗之语。自古以来评价一个文人,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质低劣的人,即使富有才华,也很难善终。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之所以如此,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仍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形容。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致大致刚,超凡脱俗,刚直不阿,无所畏惧。
       有个故事讲: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有人说,满腹都是文章,有人说,都是见识。唯独一个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声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烈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和王安石的冲突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他过于自负了。他的很多新法,如青苗法,免疫法,保甲法等,实际实施时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负担。王安石还把反对他的许多贤臣都贬出了京城,提拔了很多趋炎附势毫无学识的人。苏东坡对这些做法极力反对,连续上书皇帝,然而成效甚微,最终被贬到了杭州。然而这还不止。遭贬后的苏东坡仍然坚持抗争。当他看到为躲避不堪负担的重税而流亡异乡的百姓,当他听到被关进监狱的良民的哀叹,他胸中总是积起愤懑与不满,而这种感情都被他写在了诗文中。终究,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后来苏东坡被召回京都任翰林学士,他仍然意志坚定的与朝廷中的腐败无能之辈抗争,他想从根本上改革国家的吏治。苏东坡不会说空洞的官话,也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他只知道坚持他所认为正确的,并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对于这些,他是丝毫不在乎的。苏东坡坚持“广开言路”,坚持文人的独立思考,他也坚持废除那些坑害百姓的制政。他的坚持是有意义的。他的坚持使青苗法完全废止,使赤贫百姓的欠债连利息在内一律宽免,更使腐败的吏治出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然而,“聚蚊成雷,积羽沉舟,寡不胜众。”在无数的谣言重伤,玷辱污蔑中,苏东坡自己觉得仿佛正走在群蛇滋生的阴潮的山谷,最终还是选择了请求外放。之后再没有哪位大臣像他那样在朝中坚持正义与群小对抗了,在他死后多年,北宋灭亡,曾经鼎盛一时的王朝在北方铁骑之下灰飞烟灭。
       苏东坡很坚执,却也有着柔软的,温暖的仁义一面。苏东坡任扬州太守,一次他视察时看见各处是青翠的麦田,但大多的农家荒废无人。因为农民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利息,为了不进监狱,只好丢下丰收的田地而逃难。他深知:“百姓的信用一旦毁灭,商业必然随之瘫痪。万恶必由此而生。”于是上表,细论处理呆账的办法。并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终于,朝廷正式颁布施行。所提的公债,全部由朝廷下令宽免了。还有一次他花了几乎是全部积蓄买了一幢房子,正要接来家眷,一天却遇见一个哭泣的老妇人,她败家的儿子把房子卖了,她自己却不愿搬出来。苏东坡发现那正是他买的房子,结果把房子又退给了她,自己却既损失了钱财,又丢掉了房子。正是因为他身上的仁义,深受百姓爱戴和敬佩。
       一位先生说“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读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很难想到他坎坷艰难的人生。正是他那豁达真纯的品格,使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宽阔胸襟和激荡着浩然之气的高尚人格。

上一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首李宗盛 下一篇:做一个勇于担当 勇于承担的人——有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