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廉由俭起

发布日期:2017-10-16     信息来源: 株洲洁净煤公司     作者:     浏览数:4092    分享到:

       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齐家”是维系“修身”与“治国”的精神纽带,居家正方能居官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善恶在任何地方都不如在家庭中更具有感染性,在此榜样的力量更为有效,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要传承给自己的儿女,善和恶的因子都具有遗传性。从近年来曝光的腐败案件看,不少“老虎”“苍蝇”的背后,都呈现出家庭式甚至家族式贪腐的特征,一查就是一串,一抓就是一窝。刘铁男是“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苏荣是“一人当官全家涉腐,一人落马牵出全家”。这也从反面告诫我们,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能否守住清正廉洁的大事。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清廉是从政的“附身符”,也是给家人最好的馈赠。领导干部关心家人、帮助亲人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让亲情凌驾于原则之上,更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如果有谁铤而走险,等待他的必将是政治上的身败名裂、经济上的倾家荡产、思想上的后悔莫及。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好家风是好作风的营养剂,家风正则作风淳;坏家风是坏作风的催化剂,家风不正则很容易导致作风不正、为官不廉。
       我的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一个单位的,因此我从小便长在他们身边,也常听他们讲起以前的 “老故事”。我的外祖父少时丧父,他和母亲靠着给地主放牛洗衣服得以维持生计。直到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他才分到了一点田地,而后参军,复员后到了地方。艰苦的日子养成了他勤俭节约的好作风,然后渐渐成了好家风。我的外祖母是一个善良的人。她一辈子都在用实际行动感谢中国共产党带给她幸福的新生活。工作时她经常义务值班,直到退休后她仍念念不忘因误会产生的唯一的“三天事假”。她一直义务免费为老人、小孩、同事、朋友理发,直到她60多眼睛老花了。曾今帮助过她的人病了,她常会做了好吃的送去医院。我的母亲是姊妹中的大姐,她几岁开始就要煮饭,11岁就学会了做煤球……勤俭节约的故事很多,最令我难忘的,是我的母亲告诉我的“骨头”的故事。小时候,我的母亲经常被派去买骨头。骨头买回来后,先把上面的肉剃下来,肥的炼油,瘦的炒菜,骨头熬汤,吃完的骨头还能卖去做肥料的地方。从小的家风也练就了我的母亲很多好手艺和同样乐于助人的好品德。每年端午前,都是我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她总是义务帮很多人家包粽子,今年她很意外地收到一张装裱好照片,照片里正是她帮人包粽子的场景,照片的背面书写着:“感谢助人为乐的龙大姐”。
       好家风是一面明镜。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朱德引导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他们没有留给后人家财万贯,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也为之敬仰。“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愿领导干部能保一生廉洁给自己,送一份幸福给家人,树一方口碑给群众。

上一篇:初冬随想 下一篇:给生活起一个诗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