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

发布日期:2017-08-02     信息来源: 榆林销售公司     作者:     浏览数:3642    分享到: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作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作品,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群体心理”,第二卷“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本书主要讲的是群体的一般性心理特征,探讨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指出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
       通读完全书,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我们处于一个群体中时,是否也有一些群体不自知的恶行?我们还有可能成为个人吗?我们之所以会身不由己,不知不觉成为群体的一部分,是因为人从出生起,就受到父母与社会的价值观所影响,而父母的价值观其实也是由其祖辈和环境共同造就,所以,人的个性往往是和其群体性相互交融,那么成为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这绝非是一成不变的选择,我们应该在群体中保持我们的独立性,不能时刻被群体所“绑架”和“控制”。要想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摆脱群体“控制”,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两点:
       第一,远离群体,随时具备“慎独”的能力。这种远离,并非像梭罗或鲁滨逊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是通过了解群体的成因和特性,远离可能带来暗示的信号,尤其是对于一些流行的观点,判断那些口号、鸡汤、软文的真伪和意义。人天生很难拒绝他人的怂恿,特别是来自群体的怂恿,人总是不可避免被人性中倾向群体心理的因素所影响,因此需要保持理性的清明,减少对他人认同的追求,退后一步,跳出群体嘈杂声音的包围,为心灵留出一片净土。以当今社会人与人合作的紧密关系而言,离群索居未必是最佳方案,但是我们可以逐渐减少对那些典型群体价值观的依赖,在认知上一点一滴的加以修正和改进,在行为上寻求稳定与变革之间的微妙平衡点。“大隐隐于市”,是对世俗的主动妥协,而非被动接受的无奈之举。只不过,聪明的自我意识,会安全地避开一切可能的反叛习惯的想法,我们只能在长时间的水滴石穿中渐进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二,建立属于自己的、明确的价值观。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就是拥有独立思考和自省的能力,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从未掌握和发挥这种潜力应用在自身的成长上,我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考试解题的智商或人际关系的情商。于是,个人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力与思考力逐渐丧失,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我们对群体意识错误判断的屈服,强化了我们对自身无能的认知。其实,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从事某些不情愿的行为时,内心会出现鲜明的痛苦、挣扎、反抗或暴力等抵触心理,这就是人在脱离了群体意识控制下的本能反抗,是属于个人无意识显露出来的本我。我们应该进行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产生质疑是思考的起点,而大量的阅读则是提供自省的切入点和内化于心的思维素材,阅读的作用不应再是学校中要求的对知识的背诵,而应强调加深理解和感悟,求“道”而非求“术”。从历经百年而屹立不倒的经典作品着手,结合对生活的反思,以他山之玉攻己之石,如此这般,我们就开始在自我价值观的塑造路上迈进。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拥有思考的能力,不同的只是对于自我执行力的要求,能否延迟满足感成为是否做到知行合一的关键因素。当实践不断加深和巩固自我的崭新认知以后,多元的价值观、多样的世界观、多重的人生观将为我们开启崭新的可能。
       但愿你我都能在群体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远离群体而不排斥群体,处于群体而不变成群体!

上一篇:矿工的赞歌 下一篇:价值,从这里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