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宜君战国魏长城 2300年前的召唤

发布日期:2017-06-26     信息来源: 铜川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3252    分享到:

       不到长城非好汉,相约宜君来体验。世界文化遗产—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位于宜君县彭镇210国道沿线,目前县境内残存的魏长城遗址共2993.5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之一,距今有2300多年。2014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文物局和中国长城学会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改写了举世无双的中国古老长城的建造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该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由北向南分别座落于彭镇许家塬、武家塬、南庄等9个行政村。该遗址呈东北西南走向,单体烽火台遗址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底边长东北至西南方向为8-12米,西北至东南方向长5-8米,立体方形,高约5-8米,占地均为50多平方米。9处烽火台之间距离均由长城城墙连接。整个城墙与烽火台由10厘米厚夯土层堆砌而成。
       史料显示,魏文侯变法图强以后,魏国国力强盛,在河西扩展大片领土,并派大将吴起镇守西河。为防秦的东扩和防戎,魏国修筑长城以巩固河西边防。魏惠文王于十二年(公元前358年)至十九年(前351年)开始修筑。《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十九年,筑长城,塞固阳。”《史记·秦本纪》:“魏筑长城,至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它南起华阴县西,经大荔、澄城,在黄龙县境内擦了个边,复入澄城界,再经合阳到韩城黄河边上。
     宜君自古以来就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交通要道、咽喉之地,又是古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宜君战国魏长城修筑在沟壑险峻的山梁、沟边,依山就势婉蜒成一条纵贯南北、坚不可摧的军事防御屏障。偏桥路东、北有断崖深沟,长城沿沟边而建;路西悬崖上的城池和长城相连,形成了攻守兼备的军事要塞。


上一篇: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下一篇:我读到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