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发布日期:2017-06-26
信息来源: 江苏公司 作者: 浏览数:3117    分享到:
要说最近最火的电视剧,非《人民的名义》莫属。本剧对于反腐现状大尺度、深层次的描绘,可谓是前无“古人”,使得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广大观众纷纷追剧,创下多项收视记录,也引发了对当下反腐、治党问题的热议和深思。
从开头的“小官巨贪”,到后来祁同伟罪恶面目的揭开、高育良书记的堕落……剧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发人深省。每个腐败分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五花八门:赵德汉因为从小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祁同伟是因为没有背景和后台,又想要“胜天半子”,“没有办法”而去残害同门师兄,以人民的名义侵害人民的利益;高育良书记被人精心设计,“英雄难过美人关”……但是,所有的这些理由,都难以掩盖背后共同的原因,那就是:缺乏守住底线和克制欲望的毅力和信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看到别人为所以自己也为之,忘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作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筑牢反腐防线,以案为鉴,警钟常鸣,勤奋做事,廉洁做人;要时刻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从思想建设的高度,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时刻牢记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我约束,同不正之风、不良形象作坚决斗争。要自觉做到政治上坚定,经济上干净,工作上实干,树立廉洁公仆的形象。
当然,这部剧给我们的启发远不止此。剧中的很多角色现实中都有原型,这也体现了当下反腐任务的艰巨性、紧迫性。反腐,不仅仅要提高党员的思想建设,让党员干部“不想腐”,更要从制度上“把权力关进笼子”,建设“不能腐”的监督管理体系。党员干部要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继续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要严明党纪政纪,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反腐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对我们这个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而言,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