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走向远方的田野 ——读《在哪里写作》有感
发布日期:2017-05-16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949    分享到:
看到刘庆邦老师的《在哪里写作》的文章时,我正处于写作的困惑期。我在思考自己还要不要坚持写下去,还要不要继续前进。在哪里写作?这对于我来讲也一直是个问题。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挤出时间来写作快要变成一种奢望了。当读过刘庆邦老师的文章后,我被刘老师在不同环境下坚持写作的精神感染了,让我又拥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勇气。是的,只 要有一颗热爱写作的初心和继续坚持走下去的勇气,或许路途不平坦,但一定能够走向远方的田野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趴在床铺上写作,在地下室里写作,在公园里写作……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年轻时候的刘老师总在自己能够想到的地方坚持着写作。生活已经很艰辛,但他却在艰辛的生活中执着地用文字书写着温暖心灵的文章。文字是有温度的,这份温度就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有人说执着的人太累,我想,一个人只要抱着热爱的心态去做一件事情,他不会感到疲惫。当写作者用热爱和执着驱动灵魂书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时,当一篇又一篇作品交织前进奏响文学交响乐的时候,写作者会从收获中感到无穷的乐趣。
有人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还有人说“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有人在时间的流逝中感慨一无所,有人却在时间的缝隙里抓住了生活的美好印记。我仿佛从《在哪里写作》中闻到了用时间酿出的清醇的美酒,看到了时光描绘出的美丽画卷。刘老师笔下的文字此刻变成了记录时光的精灵,而这精灵传递出的正能量又感染了我的心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是将自己的精神思想转化为文字表述给大众的创作过程。写作中会有捕捉不到灵感思路时候的窘迫,会有点灯熬夜无人问津的艰辛,会有一次次被人否定时候的惆怅。由于写作太辛苦,能写的人很多,但坚持写下去的人很少。我们都喜欢阅读经典的著作,喜欢欣赏美丽的风光,可真正扑下身子埋头苦写的人太少,敢于攀登高峰险处的人就更少了。其实,在哪里写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写作。正如刘老师在文章中写到的“我早上在厨房里写,星期天到公园里写,用了不到半年的业余时间,第一篇长篇小说《断层》就完成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在半年的业余时间里完成了一篇23万字的长篇小说。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创作,才让我们在时代的穿梭中看见了那时候矿山的模样,看见了一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矿山人物形象,看见了一个个发生在矿山里的美好故事。
在哪里写作?在哪里都可以写作。做一个热爱生活伏案写作的人吧,用文字温暖心灵,用感情交汇生活,只要跟随自己的内心世界坚持创作,我们必将会走到远方的田野,聆听到优美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