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像少年啦飞驰

发布日期:2017-04-14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648    分享到:

       第一次听到“共享单车”这个词时,我并没有在意,我工作、生活的地方,貌似和那种新鲜事物是很难扯上什么关系的,偏安一隅很容易让好奇心渐渐消磨。慢慢的,有意无意听西安的小伙伴们谈起自己的骑行经历,或者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晒与“小黄车”的合影,我也没有想尝试的欲望。所以当我亲眼在西安的街头看到无数年轻人骑行单车从我身旁路过,依旧只把它们和公共自行车划了个等号罢了。
       平日里习惯通过新浪微博来获取新闻资讯,也常常看到有网友反馈共享单车找起来不容易、有人故意毁坏单车,或者共享单车占用人行道之类的热门微博,也只是走马观花,当普通社会新闻来看。
       有一次,在西安要去弟弟的住处玩,查了地图发现地铁、公交都不能直达,出了地铁口还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不远不近却懒得步行,无奈打车前往,到了目的地他问我:你为什么不骑个共享单车过来,多方便啊,而且也便宜,你还是下载个APP也试试。我直言:我对那些新鲜事物不那么感兴趣,况且我这种人,虽然会骑车,但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里,连走路过十字路口都会恐慌,骑车对我来说实在太过危险啦。弟弟听罢反问,那以后你在城市里,和朋友们一起出门,大家都骑单车,你却因为不愿尝试而不能同行,你要怎么办。我则用一句,到用的时候再说吧,搪塞了过去,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清明小长假,我去了南京旅行,比起西安的热闹,这里似乎静谧许多,马路上机动车相对少些,但速度却也不遑多让,所以我依旧小心过马路。那天,计划去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以及顺路的景区游览,却发现每个地点之间也就一两公里左右的距离,坐公交、地铁反而绕远了,而且我也不喜欢坐车,可是步行既浪费时间,又太累人,正不知如何是好时,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分享了摩拜单车的小程序,似乎操作起来也不那么麻烦,抱着没有更好选择来试试的心态,我点进链接,交了押金,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共享单车体验。
       没有花很长时间,我就在周围里找到了一辆摩拜单车,看上去很是轻巧,颜色也很是抢眼,扫描二维码后很快听到单车解锁的声音,于是骑上单车,开始穿行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由于那天的行程多为大学,校园中鲜少有车辆来往,我的单车之旅很是愉快,在四月灿烂的春光中,吹着柔柔的和风,在绿树环荫的大道上,骑着一辆轻便的单车,穿梭在图书馆、体育场、礼堂之间,仿佛整个人都回到了学生时代,间或停车驻足拿起相机捕捉美景,感觉自己像鸟儿一样自由,周身疲累烟消云散,所有烦恼与我无关,甚至忍不住在风中哼起了歌。一辆单车,很轻易地唤起了我的单车情结。
       中国人似乎从来都有单车情结,我其实也不例外。幼时,因为自己的不安分不小心被自行车后轮夹了脚,疼的痛哭;儿时,在父亲自行车后座央求他讲水浒传的故事,听的津津有味;小学时期,第一次学自行车摔了好多次,最终还是学会后欣喜自豪;初高中,和小伙伴们骑车上学的无数个早晨傍晚,又承载了多少欢声笑语……可是,这样的单车回忆,什么时候,却悄悄远离你我,是时间过的太快,还是交通工具变化的太快了呢?我也很难给出答案。
       央视的《朗读者》节目中有一期提到共享单车,说它无形当中似乎在改变着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像一缕春风,唤醒了我们的心底的单车情结,它是给城市的轻巧而温暖的礼物。我很赞同这个比喻,共享单车作为解决零到五公里最后出行的一个新物种,用它们各自的色彩点亮了一座座城市,的确给了很多人便捷和温暖,让他们可以出发奔向新生活。于我个人而言,它使我有了尝试新事物的兴趣和勇气,它使我仿佛靠近了我的青春,它也使我像少年一样自由飞驰,飞驰向未来……

上一篇:春雨 下一篇: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