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江水滔滔“堰”丽无穷——游都江堰有感
发布日期:2017-04-11
信息来源: 铜川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637    分享到:
一提到都江堰,便让人想到那宏伟、浩大的水利工程,它的清流浸润千里沃土,铸就了今天美丽的天府之国。
一大早,我们成都出发,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我们到达那会,天空下起了毛毛雨,蒙蒙细雨如丝丝银发摇曳,像根根筝线颤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对都江堰的热情。雨中的都江堰另有一番美景,江面上水雾蒙蒙,就像一位披着纱巾的少女。
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索桥。索桥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又名“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索桥以混凝土桩以承托,用粗如碗口的钢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一上桥,那摇曳的桥身打断了我的思绪,此时心惊胆战,桥下那呼啸而去的江水不禁让人生起一丝寒意——桥似乎随时要掉下去一样。走过索桥,我连忙跑到了都江堰神奇的三大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先说说鱼嘴吧,它如同一只鱼的嘴巴,听讲解员说它的设计极为巧妙, 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在水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费,采用杩搓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
在鱼嘴的长堤,即分为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泄洪道又名“飞沙堰”。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能非常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的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林疾驰而来,夹杂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来到鱼嘴的另一头就是鱼尾,斜对着的就是宝瓶口,它是前山伸向岷江的长背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喉咙,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
到这里,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全部游览完了。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即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需要,又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
时间不早了,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璨明珠——都江堰。回来路上不由得叹服古人的智慧,李冰的毅力是多么值得我们世人所学习的榜样,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一定将显示出它更加辉煌的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