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重读《平凡的世界》

发布日期:2012-05-16     作者:     浏览数:1837    分享到:

       中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那时候虽说还是懵懂少年,少不更事,还不能理解生活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但却被书中主人公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吸引,我还记得在放学的黄昏,回家的小河边,一个孱弱的少年,手捧这本书,如饥似渴地阅读的情景,直到天色黯淡,看不清字的时候,才爬起来抱着书包回家去,还免不了因回家晚挨母亲的一顿骂,但心里依旧是开心和充实的。少年时的自己,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故事中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对苦难的乐观,并不断地依靠自己的奋斗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价值的人生精神。这种面对苦难的精神,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烙下岁月的痕迹,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来,直到走向工作岗位的这么多年,这十几年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都会阅读一遍《平凡的世界》,当我遇到生活、学习、工作中不顺心的时候,我总能记起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少平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坚强和乐观,总会想起孙少平在煤矿下井时面对生活艰辛时的豁达和勇敢。总会想起孙少安在与苦难的生活做斗争,努力改变自己及家人生存环境时的那份执着,坚持和努力。主人公面对生活和苦难时的精神,一直在不断地激励自己,直到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热爱这片黄土高原,并工作于此,或许因为在书中听惯了双水村小河的流水声,爱上了黄土高原的厚重。并欣慰于我也工作生活在书中描写的这片土地上。
       我是个平时喜欢看书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场所,我的枕边总少不了路遥先生的这本书,每每读起这本书,心中总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对人性自尊、自强、实现自我价值的捍卫。“希望自己的心灵与无数读者的心灵进行交流”这是路遥先生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到的。掩卷长思,这就是作者内心深处的独白,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路遥先生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共鸣,需要无数个和他一样面对生活苦难不曾退却,面对人生折磨不曾放弃的人在书中与他来一次心灵的碰撞。我认为,他做到了。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是的,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被苦难的生活砥砺成一把锋利的刀,再去捅破那份苦难。
       重读《平凡的世界》,我不再是一个年少的少年郎,也不在是一个青涩的大学生,这么多年以来,生活总是随着岁月的流失,不断上演新的苦难,有来自心灵的焦虑,有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自来人生的深度思索。当这些都在现实中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都会重新读起这本书,在一遍一遍的细语呢喃中,慢慢捉摸生活的最终意义,人性的最终本质,生命的最终价值。书中主人公孙少平不是也在同样思索吗?这就是青年一代人的思想苦难,只有真正完全理解了苦难对我们是一种磨练,我们的人生会在与苦难的不断斗争中最终灿烂升华时,才会抚平内心的恐惧,走向新的成功,把对生命的思索来一次重新定义。
       写于此,窗外已是深夜,关掉灯光,夜的静谧包围了我。这本书,我还将继续读下去,或许暮年时,再度回首,又是一番滋味。
 
(撰稿:  邢献舜)

上一篇:走不出五月 下一篇:学习“财富的故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