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布谷鸟

发布日期:2016-07-06     信息来源: 彬长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548    分享到:

       前些日子在我睡梦正酣的清晨,耳畔不时响起几声清脆的布谷鸟鸣。“算黄算割,算黄算割”那急切凄怨的呼唤声,宛若三夏大忙的警钟长鸣,一下子便能让我一跃而起。我知道,布谷声起,即是麦子成熟时。想必在家乡,正是人们热火朝天地龙口夺食。后来给家里打电话,老爸说家里那几亩麦子,收割机一个上午就收割完毕,只等晾干入仓了。
       放下电话,思绪随着布谷鸟的叫声回到了小时候家乡收麦子的场景。从小学到初中,每每这个时节,学校总要放我们两个星期的假,叫做“忙假”。意思再也浅显不过,自然是放我们回家帮大人收麦。陕西关中自古崇尚耕读传家,而小麦又是最为重要的庄稼,所以在收麦子的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即便有在外面做生意的,也要暂时舍弃生意回来收割。往往这时,村子里外便是最为热闹最为忙碌的时候。很多年后,我渐渐明白母亲口里说的“龙口夺食”的深刻含义。
       三夏大忙,指的是夏收、夏种、夏管。忙假的第一天,我们都是从学校手持一张《忙假安全公约》直奔自家场地,夏忙便是从收割油菜开始,那时候每户都有几分种油菜的田地,收割完油菜的田地经过表面泼水,在辘驰的辗压和炕灰祛粘的作用下,人力拉着麻绳,麻绳套着辘驰,一遍又一遍的辗压,直到松散肥沃的土地变成像柏油路一样细腻、平坦、坚实。接下来田间的麦子收割回来都要在这宽敞坚实的场地进行反反复复辗转、抖扬、晾晒、扬场分离成粒;至于我们这些顶不上劳力的小孩子们,能干的事情也很多,拾麦穗,送水送饭,推麦堆子,张麻袋,看场等杂碎小活,丝毫不敢懈怠。所以这时,大人们忙的热火朝天,我们也是田间、场地、家里三点一线跑的不亦乐乎。烈日似火,金黄的麦浪,汗水从长辈们黝黑的肌肤一滴滴滑落,空中传来几声布谷鸟的呼唤,鞭策激励着,争分夺秒谁都不敢松懈,大树下那丝清凉都是奢侈的享受。
       那时我们其实也非常贪玩,但没有大人的允许,谁也不敢肆意乱跑,这时的大人脾气十分火爆,要把他们惹毛了,一个大耳光或者一个大踢腿随时会落在我们稚嫩的身上!但这不等于在这农忙时节就找不到自己的乐子。当时有个农具叫做“尖叉”,是专门用来起麦秸杆的。当它闲下来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推着它在平坦坦的场地上乱跑。这“尖叉”有车架,有大木轱辘,车架上有七八个伸出来的明晃晃地扁长木杆,最前边是尖尖的,全木制品,推着它,犹如一辆古代的战车,花木兰威风形象在自己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外我们在麦杆堆上尽情的打滚,翻跟斗,也能找到不少的乐趣。当晚霞收起,热闹非凡的打麦场也逐渐安静下来,劳累一天的大人们回家稍作休息洗漱,留下我们小孩子看场子。晚风习习,繁星点点,月光下我们光着脚丫在光溜溜的场地上追逐嬉戏,要么用麦袋子搭起舞台唱歌跳舞。这时候不放心孩子的奶奶也赶来给我们一边又一遍的讲起那个懒惰的布谷鸟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的以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妻,每到夏收大忙时节,他们就互相推委,彼此指望着对方去收麦子。有一年,别人家的麦子都快收完了,他们依然在家互相埋怨,乡亲们都劝他俩说,麦子熟了,要算黄算割啊。可她俩却怕热无动于衷,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这时,天降一场大雨,转眼间将他们田里成熟的麦穗全都冲打落在泥土里。过了不久,他们被饥饿和后悔冲昏头脑,一股灵气儿出窍,嘴角溢血而死,刹那间变成一对美丽的鸟儿,飞翔在高空。鸟儿仍然是喋喋不休地叫喊不绝:“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终于被这鸟儿感动了,每年到了麦收季节,只要这鸟儿一叫,便开镰收割了。这鸟儿也特准时,每到麦收季节就展翅高飞,叫得特欢。你看看它,高昂着头,掠风剪云,飞遍山南山北,不停地叫着:“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那个布谷鸟的传说,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我们农家孩子的心里。它是提醒人们不要懒惰,赶快收麦。不然就会被龙王(大雨)夺走——要不怎么叫龙口夺食呢?有时候母亲也拿这个故事教育我,凡事要勤快,懒惰会误大事。
       如今,再次听见布谷鸟的歌声竟会感到莫名的温馨。而正是这份温馨,那些曾经的欢笑,曾经的时光,让我有足够的理由回味无穷,咀嚼至今。可爱的布谷鸟,谢谢你,用你那亲切的声音激励着陪伴着农家孩子快乐成长,稳健前行!

上一篇:那些盛开的花儿 下一篇:游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