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麦子熟了
发布日期:2016-06-16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437    分享到:
小满刚过,惠风和畅,一年中最为绚丽的季节芒种便悄悄的叩开了六月的大门,在这个笼罩着欢声笑语的时节里,我的老家不知不觉中已经被金黄色的海洋所淹没,一望无垠的麦子金灿灿的挺拔在田间地头,炽热的阳光普惠着庄稼人的辛勤汗水。每到这时,一年来翘首以盼的夏收就要开始了,庄稼汉们已经早早的整装待发,农忙的号角即将在收割的战场吹响,麦田里的桑巴已经跃跃欲试,亟不可待。
插秧收麦喜村村。跟随父亲的脚步,拿起早已备好的蛇皮袋子,撵着村里收割小麦的大军,急匆匆的就向麦地进发了。爬了一阵上塬的泥巴路,虽然有些喘气,因为伴着沿途绿意盎然的风景,到也是乐此不疲,精神头满满。在欢声笑语的人群中很快就到了许久都没来过的老田,虽然已经好些年没有到过这块哺育陪伴我们一家的庄稼地里,但刚刚踏入这块领地的那一刹那,亲切的暖流就不自由自主的充斥着自己的心头,儿时的记忆犹如时光的逆流,匆匆的在我眼前飘过,冲击着记忆的神经,按下思维回放的按钮,不由自主的便的回忆起收麦时的那些喜闻乐见的事。
孩提时候的我,关于收麦子影响最深的还是那些年,夏收期间匆匆涌入收割地的麦客。他们一个个穿着朴素,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将一把把结实有力的镰刀挂在自己的肩头,后背垮着一包包简单的行李,成群结队的簇拥在一起,等待雇主的带来。麦客在小麦收割的历史上也称得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们是为了生计,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不愿自己亲力亲为的雇主收割小麦,但他们用自己熟练的技艺,在谈价还价之中,达成一次市场化的交易,用最高的效率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取得自己应有的报酬,然后依据自己的表现或者口碑再去争夺下一个雇主的青睐。然而,在时间的推移中,机械化大生产已近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相比于机械的高效率,人工低效已近无法适应人们对农业高产的要求,在那个朴实无华的年代,被视为庄稼地里的印钞机-收割机,如今也因为工业的不断变迁,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如今各种品牌的收割机大量的出现的田地里,如此一来,自然而然中收割机渐渐地取代了麦客,在岁月的流逝中,他们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麦田里一抹抹美好的回忆。
当然还另一件颇有回味的趣事。那时候在村子周围,以组为单位,村委会给每家每户都划出一片菜地,平日里,农户们可以跟随节气的印记,种些自家喜好的农作物,以求自给自足,有些产量丰富的农家,还会将多余的农产品,带到附近的集市上卖掉。说到这里毋庸赘言,这块菜地最大的作用还是为了收麦子而未雨绸缪-碾场。这是个很多久居城里的人感觉很是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别着急,随后我便会娓娓道来。打麦子的整个流程开始前,每个组会统一组织起来,开始清理地里的农作物,收拾干净之后,农家人就会撒上水,等到泥土松软可以黏连后,这时候就用平日里默默无闻的石轱辘来准备开始碾场,这个过程需要两人一组套上绳子,胸前扛起推动杆来来回回的在场子里面转起来,同时第三个人会拿着准备好的炕灰,等石轱辘碾起来后,不停地跟在后面撒到轱辘上,起到泥土与碾石脱离防粘的作用,直到将麦场碾光溜了,到这时候打麦子时场地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需将扎成捆收割回来的小麦,堆在场子里等待脱粒。下面重要的角色就要登场了,它就是打麦机,这个外形犹如清晨打鸣的公鸡般的铁家伙可是为广大的农民朋友们带来了莫大的帮助,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劳动力,使得收麦子的工作也从此变的轻松高效起来。脱麦粒的工作需要三人协调配合,才可以得心应手的完成。一个人站在脱粒机的后面,将松绑的麦捆放到快速转动的履带上,将麦子送进机子里,然后在机子里面经过一系列悦耳的物理作用,剥离的麦粒就从机子的侧下方源源不断的出来,掉进准备好的簸箕里,等到快满时,负责装袋的人将饱满的麦粒装进袋子里面,而脱粒之后的麦草就从机子的前方吐出来,一个人专门站在那里,将源源不断的麦草用钢叉挪到一边,为后面的麦草腾出地方,就这样循环往复,机器的轰鸣声裹挟着打麦人的呐喊声,一场热火朝天的收麦工作,就渐渐的接近了尾声,剩下的就差晒麦粒了,在火红的太阳下经过几日的炙考,去掉混迹在麦堆里的的石子、泥疙瘩等杂物,随后将晒干的麦粒装进自家的谷仓,放上防虫药、密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保存下来。夜幕降临,炊烟袅袅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品尝着新年丰收的喜悦,脸上一个个堆满了幸福的微笑。
蚕收麦熟人歌舞,岂惟襦新汤饼宽。绵密的留恋密密麻麻的倾泻到自己思绪里。望着一片片广袤的麦田,在收割机面前一颗颗应声倒下,感叹农业发展的突飞猛进,感慨传统精耕细作的醇厚,历史离我们渐行渐远。
“娃,快走了,轮到咱家收麦了”,不远处人群中父亲的一声呐喊,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眼前这股热火朝天的浪潮里.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