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腊月的乡集
发布日期:2016-01-28
信息来源: 大秦公司 作者: 浏览数:2359    分享到:
关中道上的乡集、庙会,大多集中在农事散淡的冬闲季节。到了腊月,年味日渐浓酽,也就不管是不是集日,人多路畅的地方,差不多天天都能形成人头攒动的集日。
家乡的年集,今年走出了老街,一团儿聚在新开的仿古集贸市场门前,一溜儿连缀在广场北侧的人行道上。较前而言,地域开阔,视野通透,吸纳了更多的人气。那些做买卖的商家,按照商品的类别或经营的属性,自然分群,抱团取暖。他们搭架子、摆板凳、架案子、置锅灶,或卖水果,或卖干鲜蔬菜,或卖衣袜鞋帽,或经营小吃面点,各显其能,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随着人流,我边走边看,一路上碰到好几个头戴猴王冠的小朋友。一打问,才知道有人专门制作售卖这种帽饰。这猴王冠金色帽圈,红缎系带,两耳后有柔长、坚韧的花翎子。娃娃们戴上它,一举手一投足,花翎子或卷曲、或旋转、或跃动,很招人喜爱。突然,我被远处传来的哄笑声所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卖削皮刀的小哥。他坐在一张矮凳上,头戴耳麦,手持削刀,边削萝卜土豆边说唱:“5块钱,又不多,到不了美国新加坡。5块钱,又不贵,嫌卖贵了还包退。往前推就往后拉,等于把技术学到家。”听起来蛮生动的。见有人还犹豫,他又唱:“你说5块贵不贵,买瓶酒儿会伤了胃,买包烟儿伤了肺。买个刀儿没有罪,回家老婆夸你干得对,夫妻感情翻一倍。”呵呵,那幽默煽情的语言还真说服了围观者。我也心里一动,赶忙喊小哥拿了一把。
说是逛会,其实小吃才是最吸引我的。辣子疙瘩、粉汤羊血、油炒凉粉,这些都可以让我垂涎欲滴。但很多时候,我会选一处安静的排挡坐下,要一碟酸辣适口、筋光柔软的凉皮,再来一碗热腾腾的豌豆面糊汤。我一直觉得,这一凉一热是绝好的搭配。就如同夫妻俩,你性子急,我性子缓,相互契合,才能保持最合适的速度一样,有着天然的互补性、多维度。事实上,寒风中吃凉皮确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当油泼辣子在额头上催出潮潮的细汗时,境界最佳。
糊汤是用豌豆面,加杏仁、黄豆、芝麻、桃仁等熬制而成,也有再加入青菜、粉丝的。粘稠窜香,余味悠长。我品味一次,陶醉一次,其痴迷完全缘于对一种植物的怀恋和偏爱。
我初识豌豆是在生产队的饲养室里。那时豌豆是作为“硬料”,专供驴骡马等高脚牲口添力的。孩子们好奇,偶尔偷出一把两把的炒食,那唇齿留香的余味让我对豌豆十分关注。在乡间,豌豆常常套种在麦田里,属于夹带的副产品。开春麦子起身时,它只是隐约可见。谷雨过后,在绿油油的麦田里,它蓦地就这儿绽开一朵小花,那儿绽开一朵小花,像纯净的画布上突然栖落了几只彩蝶,极其耀眼。过不了几天,这些红的、紫的、白的、粉的精灵,就把一片沉寂的田野映照铺陈的满目璀璨,清香弥漫,连强势的麦子都成了配角。它蜷曲的触须一长一绕,步步升高,此时突袭的大风就再也吹不倒它了。麦收之前,豌豆初成。鼓鼓的豆荚,如月牙儿样弯弯。掐掉豆角的两头,轻轻一撕,边上就会翻卷出弹簧般的筋丝,这时你就会看到水灵灵、脆生生的豆粒。这样嫩嫩的豌豆烧汤、熬粥最是鲜美,只可惜多年没见到滚圆的豌豆了。
吃过、喝过,看一折秦腔是不错的选择。小时候看秦腔,虽然从哇哇咋咋、缠缠绵绵的吼叫或倾诉中,并没有听懂多少戏词,但武生的兵器、长靴却让我非常着迷。有次,我和一群娃娃跑到后台看化妆,不知哪位猛然发声喊,慌乱逃跑中,我被踩丢了一只鞋,为此差点挨了娘一顿打。孩子的模仿欲是极强的。我曾用柔韧的茅草轧制了一副长髯,又砍段树枝作为丈八蛇矛,偷偷穿上大哥的高腰雨靴,就在野地里与伙伴们演练剧中的情节,现在想来,依然逸趣横生!
在戏台的一侧,有几位书法爱好者在义写春联。写好的对联一出手,就有人欣喜地接了过去。对联的内容,句句透着喜庆和祥和。如:雪消门外千山绿,猴到人间万户春;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那些有点文墨功底的人,也有自己捉笔上手的。这一写,有了过年的对联,还博得满堂喝彩,不禁其喜洋洋者矣!配合着对联,四周还有卖灯笼、福字、门神的,红红的一大片,把个冬天都烘托得没了寒气。
暮色渐起,集散人还。回望来路,那些采购了年货的人们四散而去。他们手里拿的、车架挂的、肩上扛的,个个满满当当,但脸上都洋溢着一样的喜悦。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