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珍 惜

发布日期:2012-04-20     作者:     浏览数:1795    分享到:

       昨夜的梦境…….
       我带了许多礼物到了原老矿区新工地,因我们原来就寄居在此……我不停地帮他们干活儿,一开始大家有说有笑的,我一时高兴,就对侄子说,下次姑姑来的时候给你带你最爱吃的果冻。亲戚说了句,买那东西干啥?吃了尽闹肚子!我忙说:好,不买,不买!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从前母亲也常说这样的话,但口气、语调完全不同,从前我也常跟母亲说:那怎么了,我就买之类的傻话。然后我意识到母亲不在了,要跟她抬杠、要向她抱怨、要想她、叫她,她永远也无从知晓了……一瞬间,彻骨的孤独自胸中弥漫开来,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像她那样对我……
       我醒了,浑身是汗,心狂跳不止,周围一片黑暗…….
       我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才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最后一次在心底确定地告诉自己:“这是梦,我妈好好的”时,泪水终于忍不住涌了出来,心里一直念叨着:妈还在,多幸福…….直到天亮。
       母亲性格外向、倔强、隐忍。我小时候没离开过母亲身边,犯了错母亲打过我,也骂过我。年岁稍长时,有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但毕竟少不更事,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包容,每每和母亲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什么而争,早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每天放学回来看到灶台上的大锅里冒着热气,天冷了,柜子里总有新絮好的棉衣,心里很踏实。又长大些的时候,外出读书,住校的第一天晚上便缩在宿舍的床角哭得稀里哗啦的,疯了一样想母亲,想她这会儿在干啥,是不是也一样想着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春节,我大年三十才回家,公共汽车本可以到我们家门口的,父亲仍接出了好远,回到家时,早就过了吃午饭的时间,母亲在包饺子,看到我,顿了一下,用有些异样的声音说:我的闺女,咋恁晚才回来?后来,母亲不得不适应孩子们一个个只在节日时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年轻的儿女们早就习惯了外面的精彩,却忽略了日渐老去的父母守着空大的家,数着日子盼望自己的归期。但归来的孩子大都身负着在外打拼时的伤痛和无奈,这时便一股脑儿抛给了母亲,于是变本加厉地对着母亲撒泼,母亲默不作声,将你不为外人知的真实存在一概揽入怀中。你生病时,仍然不厌其烦地打电话询问,嘱咐;你时间长忘了打电话回去,她会小心地打过电话来,问你最近顺心不,为什么没打电话?仿佛你从来没有那样歇斯底里地和她吵过,从来没有那样毫无顾忌地向她抱怨过什么…….
       每次回去上坟时,一进小区里再也没有了母亲期盼的眼神,我不愿与人倾诉对母亲的思念,也不愿写成文字来排解这种思念,不敢听有关母亲的歌曲,不敢看描写母亲的文章,只是把思念默默地埋在心底,偷偷的独自哭泣。我自己也说不清,已是不惑之年的我为什么不能面对母亲走了的现实,可能是姊妹六个中,我得到母亲最多宠爱的缘故,还是我的恋母情结最深呢,自己真的也说不清。2005年10月母亲第一次得病住院的情景。一向身体硬朗的母亲突然咳血病了,母亲刚刚住院时,我偷偷地哭过几次,看着病危的母亲,我心中充满愧疚,假如母亲就这样走了,我会悔恨终生,因为我还没有好好的孝敬过她,并暗下决心,母亲好了,一定好好疼她。  
       成人以后,印象中没有再拉着母亲手的这样亲昵动作,传统的母亲教育了传统的儿女,想来,我们太缺乏爱的表达了。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让我看到了风烛残年的无奈与悲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无法逆转的,我们的孝心和眷恋也没能留住母亲,2007年的十月二十八,母亲还是永远地走了临走前没有亲人陪在她的身边(凌晨3点—4点多)。母亲临终前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她有什么话要嘱托,还有什么心愿未了,我们永远不得而知,这成为我们心头难以弥补的伤痛。
       子欲养而亲不在。未等我们尽一份孝,未及我们回报养育之恩,含辛茹苦的母亲就离别了给她带来无尽苦难的世界。那年,她还不足70岁。母亲的一生,除了付出,还有什么? 我们无法阻挡母亲有一天永远离我们而去,但可以好好珍惜母亲在身边的每个日子,像她爱你那样,用心去包容她、爱她。都说另一个世界的人无所不知,妈妈您一定知道,女儿有多想您……妈妈让我梦到您吧……世界上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就是阴阳两隔,生死别离。对女儿来说,情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妈妈,女儿只好在这里说这些话了,希望您在天之灵能看到女儿敲下的字。妈妈,今天寄去哀思之情和无限的怀念。您安息吧,愿您在天国舒心,安逸、快乐。

(撰稿: 张秋荣)

上一篇:春之随笔 下一篇:平凡的一天——写给默默无闻的采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