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静怀

发布日期:2015-12-14     信息来源: 彬长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443    分享到:

       一直喜静,喜欢一种静中有动的静。从表面看,我更像一个外向异常且极富热情的人。其实在内心里,我却追寻一中淡泊,一种宁静的心境,喜欢独处。不能否认,自己是个富有情调而具有浪漫的人。这样的性格和爱好,于我而言,是意料之中的。
       曾经向往,青山绿水之畔,茂林修竹之前,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所在。其间,书房是必有的,阳光明媚的窗前缭绕着茶的清香。不要钢筋混凝土,纯粹的土木结构。虽显得有些古朴、陈旧,但无妨,我所要的,只是属于自己的一方宁静空间。
       书房不大,一桌一椅一书架,阳光折射到的角落是我休憩思索、品茶喝咖之地,也许墙上还挂着一两幅不知名的水墨国画。书房虽小,却还干净。清晨房前屋后剪花修草,尔后,在一曲佛歌中练练瑜伽。午后的暖阳,带着些许恬淡,徜徉在一本书里,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着自己。每晚睡前,我便依桌独坐,左手托腮,右手执笔。眼前的香茗或者咖啡,正冒着热气。透过袅袅的水汽,我或沉思,或奋笔疾书。若逢下雨,则情形更妙。伸一懒腰,然后侧耳细听窗外的雨声。不远处的水塘,不时传来阵阵的蛙鸣。这时的我,灵感一定很多,心潮一定很澎湃,而思绪,也一定很活跃。此时周围,些须的骚动中所衬托出的万籁俱寂,是最让我安宁的,也是最让我陶醉的。只是这样的想象,同于海市蜃楼,似于空中楼阁。这般的想象,看来是难以实现了。但我还是喜欢,静静怀念,因为里面,有一种令我心动的情愫,那就是宁静,宁静的环境,宁静的心灵。
       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钓胜于渔》,初学时不懂其义。待到稍长之后,便恍然大悟。欣喜之余,更是爱煞了这种说法。钓胜于渔,不在鱼而在钓,在钓的过程中思索人生的价值,品味独处的乐趣,颇有古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人意境。见贤思齐,人是习惯于附庸风雅的。于是很自然地,无事或夜深难寐之时便想象自己身着一身素色布衣,悠然自得,信步漫游,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捧一本早已备好的爱书,在闲云悠悠中与古人交流,在鸟语中划下思索的笔痕……
       思绪至此,不禁想起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王维代表作之一《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人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经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由此可见他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诗人王维深邃的精神造诣和意境的高远,岂能是我等凡夫俗子比拟,然亦无妨,诗人传神的描绘幽静的景色,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和隐逸的思想与小女子则达成共鸣。一个关于“静”的共同追求,略以弥补与其差异。呵呵,自得其乐即罢!
       虽有心向静,却无宁静处。虽身处矿区久矣,都市的繁华与街道的惊艳,已难让我无心留恋,历经将至而惑之际的我真正神往的还是内心深处的那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淡然清静。亦知这样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我仍对其情有独钟,难以忘怀。或许,待我花甲之年终会成真。

上一篇:常回家看看 下一篇:《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