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人约黄昏后

发布日期:2015-10-08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196    分享到:

       天色渐渐昏暗,夜色还没有出现。黄昏时分,顺着城墙根走着,厚重的长安城墙,承载了周秦汉唐的脉络,演绎着古往今来的故事。走在城墙下,仿佛游走在历史的卷轴上,有时候听到了金戈铁马的声响,有时候却又看到了盛世大唐的繁荣,有时候又想起了自己,也不过是个过客而已。
       常常会想,岁月不过是一盏茶的时间,转瞬即逝。人生无非是几杯酒的推盏,纵横交错。而洗净铅华后的宁静与沉淀,却又是如此的难以寻觅。转过城墙的一角,我看到了一处院落,橙红的灯笼,古色的门扉,绿植爬满的院落正依偎在城墙的角落里,这是一处吃饭歇脚的去处,却在闹市中显得如此安静,刚好应了心境。走进院落,青色的石凳上,一只蛐蛐儿正在跳跃,黄昏的余光恰好铺满了那一瓮睡莲,水中泛着涟漪的光晕。
       霞光刚刚收敛,天色开始发青。一盏清茶的间隙,抬头看见了黄昏下的城楼,在天色的映衬下,城楼俯视着这个城市的喧闹,挺拔但又显得孤独。约了朋友来,我起身,他们落座。几多寒暄,更添了几分暖意。温烫的黄酒,在时光里的缝隙里,散发着醉人的香气。把酒黄昏,几杯落肚,微醺着和朋友开始聊天。
       说起黄昏饮酒,就聊起了李清照。说她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喜欢“暗香盈袖”的写意和“人比黄花瘦”的孤独,他们却说,还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显得更实在些,如果不能东篱把酒,黄昏多少显得有点单调了。其实李清照是偏爱黄昏的,她的《声声慢》里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诗词谈到李清照本人,一个经历繁华盛世而又晚景凄凉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身份地位与思想意识的激烈碰撞,难免让她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如果她不曾把酒黄昏后,也许就不会感受到黄昏的落寞,更不会有人比黄花瘦的感叹。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时光一过千年,唯有诗词留在人间,她写的哪里是黄昏,分明是自己的孤独。而那杯浊酒,却早已随她而去。
       院落外的小巷里,车马正在欢腾,路人正在喧闹,这正是尘世过往的声息,重复着相同的单调。而院落里安静的我们,也仅仅是尘世间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几位过客。把酒言欢后的畅快,彼此间的莞尔一笑,只是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纷扰。一番笑谈,几多感慨。无论时光如何蹉跎,生活总还要继续。
       大家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看夜色将黄昏揽入怀抱,舒展出自己的味道。

上一篇:矿嫂 下一篇:信念之光—观电影《冷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