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童年有感

发布日期:2015-09-07     信息来源: 蒲白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170    分享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人,其信仰为共产主义,被他人授予“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等称号。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书中写的是高尔基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体现出高尔基儿时的苦难。
     《童年》的主要人物为阿廖沙,母亲瓦尔瓦拉,外祖母,外祖父,,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书中讲述了阿廖沙失去了父亲后,母亲和外祖母将阿廖沙带到了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业开始渐渐衰落后,外祖父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吞瓦尔瓦拉的嫁妆而不断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不断蚕食着人性,连小孩也不能避免。在这些人中,外祖母是阿廖沙童年的精神支柱带给了阿廖沙童年的希望之光,她为人公正善良,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外祖父招来的两个房客,一人代表“善”一人代表“恶”,逐渐影响着阿廖沙的心境,后来母亲瓦尔瓦拉再婚后生活不幸福,她经常挨打,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的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读完后给予的心灵冲击是很大的,高尔基在阴暗的童年中依然能保持着善的根本和生活的勇气。当代人的童年挫折对于高尔基的童年来说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不要被周围那些琐碎的事情麻痹自己,坚持本心以求达到更高境界。

上一篇:没有理由 下一篇:冷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