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那些年留下的珍贵记忆
发布日期:2015-08-26
信息来源: 蒲白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155    分享到:
“胖嘟嘟的小脚丫,只为了一声爸妈,”每次听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记忆中的许多往事慢慢的浮现在眼前。每每回望走过的路,那些年生活的瞬间,内心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
80年代初期的一些生活记忆的碎片还不时地出现在梦里和美好的记忆中。那时候有些山区还没有通上电,晚上的照明还要靠煤油灯,漆黑的晚上异常的宁静,没有城市的各种嘈杂声喧嚣,偶尔的狗叫声划破了宁静,空气清新,公鸡准时报时,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一轮皓月当空照着整个排列的村庄,变化不定且昏暗的灯光更加凸显出人们诗意栖居。每个院落都是同样的格局,房后栽种着高低不一的白杨树,正房右侧的小房子里放各种农具和杂物,牛羊则待在右侧的牲口棚里。站在院落放眼望去,起伏的山峦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分布整齐,形状也是形态各异,有的像一尊卧佛、有的像公鸡、有的像生活中的某种生活用具。无论你多么想象,都不能够详尽地描述,只要换个方位看就会觉得这里的山会变化另一种形态。
早晨从鸡叫的第五遍开始了,那时候的天还蒙蒙亮,当小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大人们起床开始忙碌了,为新的一天准备,各种家畜在门前叫着,喂牲畜、烧水、做饭、准备农具,随着太阳慢慢地升起,早饭吃过后就开始下地干活。一直到中午回家休息,晚上日落而归,干活的人们拖着一身的疲惫,牛群和羊群伴着尘土凌乱地走着,羊倌的鞭子声和牛羊的叫声响彻整个村庄,谁家的羊不见了、谁家的羊病了,一直到归于平静。辛勤忙碌的劳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生命如同小河流淌静静地重复着一样的动作,有付出、有收获、有泪水、有汗水,共同组成了一首生命的歌。
春天,人们要为春耕做准备,耕地、制作肥料,播种;夏天,人们忙着为禾苗浇水、拔草,在炎热的夏季,上了年龄的人们不用下地干活了,悠闲地坐在阴凉处闲谈,东家的儿子上学如何好、西家的羊那个医生看的好,今年的庄稼谁家的长的好,这样的谈话每天都有,但都差不多;秋天,忙着收获各种庄稼,异常的辛苦,但都很高兴。到了冬天异常寒冷的时候,人们便在家里的热炕上休息,或者是去别人家里闲聊,人们也不会去计较谁说的不对、谁说的有理,仅仅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道路两旁的胡杨树也不知道长了多少年,每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春天发芽长新枝、夏天绿叶遮阴凉、秋天树叶变枯黄、冬天枝干寒风立,他不仅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原始的材料供人们烧柴用,也为牲畜提供了食物来源。他们好像哨兵一样整齐地站立在道路两旁,为整个村庄站岗放哨,保卫着古老村落的安全。
胡杨中间的道路延伸着,逐渐不见了踪影,这既是一条瞭望的路,母亲站在路的尽头盼望,盼望着儿子的归来;这也是一条断肠路,每年过完年,外出打工的就沿着这条路走进城了。
多少年过去了,路还是那条路,人却在不断变化,村庄通上了电,地里种庄稼也不用原始的牛耕了,用上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房屋也不是原来的模样,没有了成群结对的小伙伴玩耍的身影,只见到了满头白发的父母亲,我从不懂事的少年,成为了青年,在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等完成人生重要的事情后,更加体会到那种田园生活的美好、古老文明的珍贵,美好的乡愁逐渐融入进了我的记忆,成为了一生中最珍贵的经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