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忆念外婆

发布日期:2015-06-09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117    分享到:

       外婆过世已过七七,方敢提起笔忆她,念她,想她。之前的日子一诉说,一执笔,会不由自主泪流,会神经质的絮叨,会不能控制情绪,满脑子都是外婆,眼睛一闭,她就在我眼前。
       时至今日,清醒地感觉外婆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彻底的从我们的世界生活中消失,最亲最爱最疼我的那个人永远得去了。
       永远铭记今年清明节刚过的第二天早上,大约凌晨三点左右,清脆的手机铃声一遍又一遍在客厅响起,倍感刺耳,当模糊中听见说‘人已不在’四个字的瞬间已然明白并深深刺醒了我。当时的我静静的躺在床上,没有说话,没有流泪。也不知过了多久,五分钟,十分钟,仰或是半个小时,我开始抽泣,外婆就这么走了,未留给我见她最后一面的机会。悔恨清明节没有回去见她最后一面,隔日竟收到了噩耗。奢侈的以为今年还能再给外婆过个生日,却没想春节归去那次探望竟成诀别。即使理智上认为外婆是享福去了。以前外婆还能下地,还能走路,近两年来外婆几乎不能动,眼睛也看不见了,吃、喝拉撒都要有人伺候,也几乎都要在炕上躺着。每次回去看着外婆都很心疼,虽然外婆高寿,却已然没有了生活质量。今年春节回去,外婆吃饭也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消瘦,凸起的青筋越发清晰,躺在床上时常会浑身喊疼。可外婆却很乐观,虽已96岁到了耄耋之龄,头脑却异常清楚,一点也不糊涂,听力也出奇的好。每次我们回去看她,都催促着让给我们做饭,都会唠叨说下次不要再看她了,会总说我们在外面也不容易,老舍不得我们给她花钱。每次她虽然躺在床上,眼睛看不见,总会关心天气变化,如果天气不好了或者天晚了,就不要我们走,如遇下雪或者下雨天气天气稍停后,就把老公喊到面前,用她那微弱的声音发号施令说让老公出发,老公就会弯下腰竖着耳朵听并笑着配合还不时地催着我们赶紧走。当我们准备走的时候外婆又紧拉着我们的手哽咽着说我娃下次啥时候回来,她还能否再见上我们?
       老公递过来的一张抽纸打断我的思绪,老公说我的外婆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要我一定要提笔写一下我的外婆。近年来,因为有外婆,所以几乎每年过年、节假日我们都会回去看外婆,老公对外婆的了解也一点一点的加深。以前外婆身体好的时候,每次我们回去,外婆都是站在院子里等我们,走的时候赶紧把自己早都准备好大包小包东西让我们带,有自己种的豆子、红薯,攒的土鸡蛋,碾的辣椒面,娘家人给她拿而自己舍不得吃的核桃,还有刚从地里摘的新鲜蔬菜。每次外婆都是颠着小脚送我们到村口,目送着我们走远,当我们走远了,回头望外婆还久久地站在那儿。近两年外婆身体每况愈下,一听说我们要回来,都是提前让大舅给她梳好头,换好衣服,把她放到圈椅上,静静地坐到那等我们回来。晚上外婆的儿孙们都围在外婆的身边,炕下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凳子上、炕沿上、炕上都坐满了人。聊天,说笑,身体好的时候还坐到那和我们聊天,后来外婆都是静静地躺在那听着,时不时冷不丁地还说几句话,有时我们也逗外婆,大家会讲外婆的趣事,比如一次村里有个人进屋说要去后院上厕所,外婆一个人在家,眼睛又看不见,外婆听了半天,好像那人还没走,她害怕人家偷家里的东西,就开始大声地喊救命啊,救命,村里那谁上厕所掉到厕所拉。听完我们笑的是前仰后翻的,外婆也笑得咯咯得。外婆家的房子虽然很简陋,屋里很黑,床单被子也没有我们要求的那般的干净,我从心里面却从没有嫌弃过,感觉很温暖,一回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脱鞋上炕,若换作是别人我可能会做不到,每次我都坐到外婆跟前拉着她的手和她拉家常,这可能就是我和外婆长久以来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吧。
       我从小几乎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那时候舅舅们和小姨小,还都上着学,他们一放学就陪我玩,会给我摘没熟的“帽盔”柿子,晚上摸知了,外婆做饭时都给我在炭柴火上一烧,好吃极了。那时候喜欢吃外婆自己莴的酸菜,发的豆芽,做的豆腐,酿的柿子醋,炒的熟面(后来知道叫油茶),烙的油擀馍,蒸的槐花麦饭。喜欢吃外婆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拿着小铁勺翻炒得鸡蛋,喜欢外婆翻开她的柜子拿出别人送给她而自己舍不得吃一点一点攒给我们的好吃的。喜欢穿外婆手工给我做的花衣服,纳的千层底。喜欢看外婆纺线,织布,看外婆纳鞋底,很开心帮外婆打下手,和外婆一起在后院捋槐花,去野地里挖猪草,放羊,帮外婆喂鸡、喂猪。喜欢恶作剧的穿着外婆的小脚鞋跟在外婆后面学她咯噔咯噔的走路,喜欢空转外婆的纺线车,拉动外婆的织布机,喜欢模仿外婆把大大的顶真带在手指上,学外婆将拿针的手在头上一划拉,出现了头上划烂了出血了的惊险状况。喜欢夏天和外婆到村头的大河里洗衣服,好多小孩都在水里嬉戏,那时候河里的水很大,很清。喜欢晚上和外婆还有舅舅、小姨把凉席铺在院子里乘凉。那时候村里几乎家家都是在院子里睡,每家院子也都没有门,晚上村子里人们把凉席一铺,开始聚到一块聊天,说笑,外婆总是给人家说好话,让村子里那个有点知识文化的大人给我们讲故事,外婆就坐在我身边,边拿扇子给我扇着风,边驱赶着蚊子,村子里人们玩困了就各自回去睡觉了。每次都是在他们说话聊天、故事中开心满足的熟睡。第二天大清早醒来时,才发现身上外婆给我盖的单子,整个院子里只剩我一人。其他人上学的上学,下地的下地,外婆也已颠着小脚扫完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我上学以后偶尔的周末和每年的寒暑假方能去外婆家。还记得上小学时的一个冬天,妈妈领着妹妹去爸爸单位呆了一冬天。这个冬天是外婆陪我过的。这个冬天里有着我和外婆太多地回忆。外婆天天给我做饭,早上叫我起床,中午和下午放学都站在我家村头望我回来。晚上外婆就一边陪我写作业,一边纳鞋垫。还记得那时候农村冬天最爱停电,一到晚上我经常会点着煤油灯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就偷偷的看家里现有的几本小说,还记得有一本叫《苦菜花》。外婆从不管我,只是一边不停的挑灯线,使煤油灯更亮点,一边不停的叮嘱我早点睡。每逢周末,我和外婆就回外婆家,外婆迈着她的小脚拉着我的手走好几里路。回到家开始准备他的孩子们一周需要的馍馍、换洗衣服。还记得有一个周末下雪了,我穿着妈妈给我买的塑料的橙色皮鞋和外婆回她家,一路上我不停的摔跤,外婆的小脚确很稳实,一路上没摔一跤。当时天真的我还想长大后也要裹外婆的小脚。                                      
       与外婆在一起的日子有太多地回忆,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外婆家。看着灵前外婆的遗像,我的眼泪止不住得流,我也只会默默无闻得流泪,不会大声地向妈妈他们大哭中诉说着,压抑的我真想放开喉咙大哭一嗓子,可是还是做不到。看着外婆亲切慈祥的照片,最后一眼看着外婆紧闭双眼似在熟睡的安详面容,就在盖棺的一刹那,就在墓地封口的一瞬间,我放声大哭,什么也不顾及,什么也不去想,就是放开喉咙肆无忌惮的大声的嚎哭,亲爱的外婆,您就这样的走了,您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再归来,谁又会念我们,我们又将看谁?
       在外人眼里,外婆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我们眼里她是不平凡的女人。那时候女人早早都嫁了,外婆在刚有两个孩子后第一个外爷就不在了,早年都开始守寡,然外婆没有被不幸打倒,独自一人艰难的撑着整个家。后来,村里好心人给帮忙介绍了一个老实本分有手艺的人上了门,成为我的第二个外爷。外婆又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姑娘,在我三岁左右的时候外公不幸病逝了。外婆又开始独自一人更艰难的支撑着整个家,一步一步把孩子们都拉扯大,直到给舅舅们娶妻生子后才自己一个人过。此后的日子里她从没有停止操心过,儿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重孙,直到他老人家离世重重孙也都已经一岁多了。她的一生是节俭的、勤快的,它是从民国时代走出来的人,经历过军阀混战,封建的旧社会,也许是她的经历历练了她,在她的字典里始终没有苦这个字,她的一生不是拥有的有多多,而是计较地有多少,从而成就了她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气度的人。她是村里的老寿星,每次回去,村子里的人和她的那些亲戚都络绎不绝地去看她,每次她一听见声音就能说出人家名字。每次不管是村里人还是我们回去,她都会头疏的光光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的,把自己整理得干干净净的,也总是用她那虚弱的声音嘘寒问暖。一次老公办事途径外婆家,就说回去看看外婆,当老公去时,没想到外婆已经穿戴整齐的坐到院子里等他。那时候外婆的身子已经在不断的消瘦,基本吃得已经很少,都是在消耗自身的体能来维持生命。老公也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积累中更加的了解外婆,从而更加的敬重外婆。就是直到最后离世的前夕,外婆时而糊涂,时而清醒,清醒时还不忘安排自己的后事。
       外婆在没闭眼之前一直在操心,不过她一辈子的心总算没白操,在她病的两年里,大家都用不同的方式尽着孝道。经常会给外婆洗澡、洗头、洗脚,换花样做着外婆想吃的饭,都变着法的给外婆买她老人家没有吃过的食品、水果,会经常给外婆按摩以减轻长久以来躺在床上引起的不适。外婆最后离世的几天里,儿女们始终陪伴在左右,在外的孙子们也都从四面八方省内外急切的往回赶。看着一接到电话就风尘仆仆坐车、做高铁、火车匆匆归来一身疲惫的他们,一个个整夜都为外婆守灵,为外婆续香,为外婆哭泣,心里多少为外婆感到欣慰。送葬的那天,村里比外婆小的媳妇以及老太太,很多人都在灵前哭泣,外婆的侄子,外婆的亲戚,外婆的儿女孙子们都在撕心裂肺的痛哭。眼泪是不会骗人的,外婆一生真诚待人,终将获得圆满的人生。
       虽然外婆是喜葬,村里的秧歌队自愿为外婆扭秧歌,也请了唱歌的,搭台歌舞唱戏的,在外人看来好不热闹,只有身临其中的我们才知繁华热闹背后的空寂和心痛。最亲最爱最疼我的外婆永远得去了,尽管有那么多的不舍。再将至,人已去楼已空,风尘仆仆、急切归来的每次想念的那份,那份牵挂的心何以安放,只是徒添了无奈苍白的忌日。

上一篇:锦绣的图画 下一篇:观《狼图腾》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