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也谈信仰

发布日期:2014-12-17     信息来源: 铜川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2031    分享到: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引子:偌大的小寨汉唐书城内人头攒动,各色书籍堆积如山,一派文化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本着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惯性及充实党史、阅读马列经典的切实渴望,我第一时间找到摆放“马列毛”书籍的专柜。可远远看到一位白衣长者默默的蹲在那里,手捧书籍,并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迅速的记录着。我只是站在长者身后长久的凝望,而不敢上前惊扰到他,怕历史的思绪被泛泛之辈戛然打断。远处望去,“宗教、娱乐”类书籍的专柜前摩肩接踵,一本本装帧设计精致、封面色彩斑斓的书籍被小心翼翼的取下,如获至宝般匆匆带走。这到底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还是流俗的肆意横行?亦或是精神信仰的严重缺失?
       现在的中国,庙宇林立,信仰全无,只见“菩萨”,没有“信徒”。思绪如子弹般射出,呼啸着击碎了我平日里低头追寻繁华的“恶疾”。许久,长者装好自己的笔记本,不舍离去。而“马列毛”专柜前依然清清冷冷。目前,全党上下众志成城,反腐力度空前,反映出的问题是突出的、严重的,党内同志因信仰异位,迷路、走失的不在少数,我们的信仰到底在那里?该如何找回?低头,一本红色封面、烫金字样的《共产党宣言》静静的躺在那里,先从“源头”读起吧。
      《共产党宣言》全面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终极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最为重要的著作,具有普遍永恒的价值和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自1848年问世以来,《共产党宣言》就一直作为各国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成为引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纲领性文献。
       坚定的信仰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终极指针。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更要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民群众。而现阶段,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信仰偏差,党员意识弱化、淡薄的现象,甚至不坚持党的立场原则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模式化,更有部分党员干部忽视了马列经典的学习,忽视了正确信仰的追求。当看到一些现实问题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原著里面的话语进行解释时,就会得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论调,从而丧失信仰。
      《共产党宣言》开篇即直接了当地表明了马克思对历史的深刻洞见: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序言部分,贯穿的基本思想被反复提及: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在正文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均得到了充分的阐释,唯物史观的根本结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得到充分的论述。两个必然”的思想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论断。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任何力量也不可阻挡的,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事业满怀信心为之奋斗的科学依据。《共产党宣言》中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自身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即:“自由与发展”的需求与遭受“剥削与压迫”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最终归结于以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我们要牢记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所揭示的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坚定树立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所指引的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党的“基层宣传员”。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各种从未出现过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有理由对《共产党宣言》重新加以学习和回顾,进而自觉地遵循《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这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读《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下一篇:读《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