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落的太阳
——读《毛泽东传》后有感
虽然人已故去,虽然浑身冰凉,血脉停止了搏动,但光线并没有暗淡,热情并没有冷却。毛泽东——这个无与伦比的名字,就是一个名族和一个时代对自己的宣告:我只选择能够让我接受的伟人。
也就是说,一个领袖要获得合格证书,只有当他的人民热情地吸收了他,正如大海吸收河流一般。
然而,人民在吸收领袖的时候,在热情之上,还有理智。人民把即将成为领袖的人带入时代的考场。人民对他说:“你是不是想成为一个我们心甘情愿地服从你的人?这是属于冒险者的身份,要么辉煌的载入史册,要么被捆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你是否具有冒险的勇气?路上到处都有历史鄙弃的遗骨,也遍布丰碑和纪念堂,你将得到怎样的结局?
你熟悉这个名族的生理、骨相和习性吗?
你属于全体人民,还是属于某个宗派或者团体?
你是否具有高尚的大德大义?
你能够以仁慈的爱待你的人民吗?
你能把贫困变为富有吗?
你能够率领你的国家与整个时间并肩前进吗?
人民还问了许多······
在众多的被试者中,站着蒋介石,陈独秀,张国寿······经过反复筛选,人民接受了毛泽东。让站在前排的退到后面,让在后面的在前面引路,这就是人民在选择领袖时的特点。一旦选择了称心的领袖,人民遍自愿地服膺于他和他的思想。许多人靠权谋和机遇为自己争夺到领袖的地位,但人民并不悦服。
这真是一个奇迹,当一个人已经浑身冰冷,已经没有了脉搏,生命已经结束了38年之久,依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把他当作自己生命和灵魂的组成部分,祭尊他,颂扬他,甚至严格地遵照教诲做事为人(不论是虔诚的还是实用的),即便受过他的伤害的人也把他看成是一种骄傲和自豪(甚至承让他的伟大)。
毛泽东——
这个名字已经在民族心理中形成了一个化不开的情结。从韵山意识到延安,井冈山和西柏坡的精神中,我们到处可以感到毛泽东情节的作用。
毛泽东情结,构成这个致密情结的因素中感情和理性的成分各占多大的比重?
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的命运,因故去的领袖而凝聚的这个心理结,究竟能够到什么样的作用?
能够产生一种新的道德的准则和规范吗?
能够因此而形成一种永远的具有毛泽东特色的文化形态,如同孔子,圣人般的影响中国几千年吗?
人民对毛泽东的爱戴不少凭空而来的。毛泽东的智慧,胆略,对民族的贡献,给人民带来的具体利益,那真正是前所未有的。后来的神话,也不是偶然的,有必然性。传统的对权威的依赖心理和毛泽东本身的魅力,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神话的基础。所以,用历史的眼光看,对“文革”,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毛泽东。也不能责怪人民,从情感的角度看,因为真诚,神话就显出美学的意义。历史从不走捷径,该经过的阶段它一定要经过。无论谁都不能避免历史的局限性。让喊民主喊的最响的人坐到这个位置上来试试,一个得不到人民拥戴的人如果居于领袖地位,他靠什么巩固自己的地位,可想而知。
《沁园春·雪》下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略输文采!
中国诗词的最高峰是李白。李白仰望着秦始皇,恭维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能够俯视秦始皇的只有毛泽东。
特人易得,伟人也并不少见,但诗人兼伟人,则千载难逢。
毛泽东淡淡的一句话,震撼了这座数千平方里的冥城,兵马佣军团垂手而立,地宫下水银的百川江河波涛平静了,始皇大帝幽灵惊恐万状······
夸张也罢,感觉也罢,毛泽东的气魄是空气绝后,无与伦比的。
在人心中,一位现代伟人征服了一位古代帝王。
第二个“略输文采”的是汉武帝刘彻。他“废百家而独尊儒术”,钦定儒学为中国唯一的正统思想,虽然这也是为了维持帝王的一统江山。
秦始皇从疆土上统一了中国,汉武帝从灵魂上统一了中国。
从此中国人被称为汉人,中国字被称为汉字,中国语被称为汉语。
后代帝王总有超越前代帝王之处,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这样规定的:帝王越伟大,时代越辉煌。
人民的伟大只是在“五·四”以后,才真正显现出来。4亿5千万中国人,同心同德地跟着时代的脚步去为自己主沉浮,爆发出翻江倒海,改天换地的力量。
借助人民的力量,历史否定了君王,展示了它的本色:人民越伟大,时代越辉煌。
让我们沿着《沁园春·雪》的历史线索,继续寻找。
百代英主,千古一帝,李世民当之无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许正因为如此,使得唐太宗在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民族事物和外交关系等广阔的领域中,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至今,中国人谈起大唐帝国,依然掩饰不住骄喜之态。
唐太宗,历史没有忘记你,你所有的功绩都已载入史册。你的话语,至今对后人仍有深刻的启迪:
“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刻薄百姓来奉养人君,就像割身上的肉来食用,肚子固然饱了,但身子也完了。人君固然富了,但国家也就亡了。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来于外面,而是由自己造成的。”
警世箴言,震耳发聩。
还有一段话,更为精辟,更为坦荡,宏阔,发人深醒:“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番话,唐太宗说不出来。
唐太宗的谨慎箴言是开导后代帝王的。
这番发人深醒的教诲,出自毛泽东之口,是一个执政党的立国之本。
有一个荒谬而真情的传说:毛泽东已经转世了······
希望毛泽东永生,憨厚,善良的愿望可以理解。毛泽东身前,人们祝福他万寿无疆。毛泽东去世后,人们又期盼他的再生。
但人们是否想到,毛泽东原本就没有离去,他只是走入民族的灵魂深处,稍稍休息了一个时代。为这个政权劳累了一生,他实在需要休息一下了。人们正在忙忙碌碌地进行着改革,他老人家不愿让人们分心。
历史的复活其实是现实的需要,人心的依赖。
毛泽东在今天的存在已经不是一个物质的人了,他早已转换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理想的寄托。
还是那个简单的道理:信则有,不信则无。
只要你心中有毛泽东,毛泽东就永远活在你心中。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