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耕读第

发布日期:2014-09-01     信息来源: 交易中心     作者:     浏览数:2163    分享到:

       我的家乡在通渭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黄土高原西南,一个小小的县城。从小在通渭长大,我一直对家乡的一切都习以为常,司空见惯。都说旁观者清,以我浅薄的人生经验来看,这话是真理不假。离开了家乡,我才深深觉得,我的父老乡亲,是那么的淳朴,家乡的风土,是那么的直击人心。
       “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画出通渭”,2004年,张贤亮曾经撰写过这么一副匾牌,这是我到了西安之后,才知道的事,也可以算是我与古城西安的另一种缘分。在西安的这些日子里,我才觉得家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的确是名符其实。想起来,在通渭,差不多每户人家,不管贫富,家里都是要挂一些字画的。通渭人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没有字画。如果有条幅就更好了,最好当然是满堂书画。不管房子修得怎么样,满堂书画,满室文香,都足以让辛苦的农家人,沾一些文墨气,充满着精气神。
       家乡人的精气神,由内而外,从屋里到屋外,一眼就能看出来,就如同我家大门牌匾上,醒目的三个大字——耕读第。我从小一直都很好奇,这三个字到底有什么涵义,足以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刻写着这三个字呢?虽然我父亲他没有给我答案,但他告诉我说,书读得多了,路走得多了,有些事情,你自然就会知道。我坚信着我父亲,而且我相信我找到了答案。2002年5月,贾平凹先生到通渭采风交流,看的是风土人情,交流的自然是书画艺术。“人间唯有读书好,世上从来吃饭难”,这是他写的第一幅字,苍劲古雅,力透纸背。但我最关注的却是他后来写的一幅字——“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我想要的答案,便在这里出现了。
       家乡人在一起,总喜欢讨论谁家门风好,出了孝子。这个“孝子”,一般都是考上大学的孩子,才能享受的荣誉称号。可以这么说,家乡人重视读书,重视教育,甚至上升到了尊重文字的地步。这一点,从通渭人对书画艺术的痴迷就能够看出来。书画艺术折射出来的,便是对文字的尊重,是对文化的崇敬,是对教育的重视。我父亲他一直都喜欢读书,也写得一手好字。从小他就会要求我跟着他一起读书,教育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或者告诫我“子孙虽愚,不可不读经书”。现在想起来,虽然他并没有讲清楚这些话的含义,但教给我的,却是读书做人的态度,这比什么都重要。读书,便要认认真真读,随时做好读书记录,勾圈画点,每有所得便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忠臣孝子,宽量待人。这要求很高,我此生似乎难以企及,“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不管怎么样,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便要尽我所能去做到最好。在参加工作的这些日子里,我时常会有困惑,会有懈怠。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仔细思量,问题的症结也很容易找到。无非是读书不多,做事不多,而想得太多。我想,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事,要想修身齐家,有所成就,应该时常记着这句话,也应当这么去做:
       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
       做事,做实事,多做实事。

上一篇:高粱红了 下一篇:长歌浩叹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