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特别的父亲特别的爱

发布日期:2014-08-01     信息来源: 铜川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1968    分享到:

——读《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有感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漫画家丁午先生。说起丁午这个名字您也许陌生,但您一定熟悉《机器猫》和《樱桃小丸子》吧?最早引进这些日本动漫的就是这位丁午先生,“机器猫”的名字就源自他的笔下。
       刚拿起这本书我就喜爱得无法释手,这是一本有字、有画非常可爱又让人感到非常非常温暖的书。这部书主要内容是作者写给女儿的一封封书信,所有的文字简单、平白,因为它的读者是一个8、9岁的小女孩,她也许不能看懂太多的文字但她一定能看懂那些生动的漫画,这虽是一本简单的书,但却表现出浓的化不开的父爱,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包含着爱。
       书中几乎每一封信的开头都是“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能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恋家的父亲,远离亲人,远离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独自面对艰苦的重体力劳动还要承受思想上的摧残,这一切对他来说是多麽痛苦的煎熬!我曾看过很多那个年代的作品,记录的几乎都是痛苦,文学界把那个时代的作品归为“伤痕文学”,但是丁午这个特别的父亲却把那个历史时代的残酷用仁慈的目光记录下来,呈献给女儿小艾的是最美好的一面--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照、富有趣味的劳动……那是怎样的胸怀?!怎样的一份大爱?!在书中我们能看到字里行间的微笑,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父女间的亲情,传递给女儿的都是人间的美好,用特别方式特别的爱保护着女儿那幼小的心灵,也让那个灰色的年代在小艾的眼里变得丰富起来。
       耕地、杀猪、做木工、烧砖、盖房、收割、插秧等等一系列超负荷的劳做,对一个下放的艺术家来说绝对是完全陌生的,我想当时他的内心应该是苦涩的,因为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看那些信,我似乎在那一幅幅画着各种笑脸的漫画里,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忧伤和无奈,尤其是“在风雨之夜行走”的那幅画,让人感触很深;但就是这样一位饱受摧残的父亲,用他那饱蘸着父爱的笔,书写简单易懂的文字以及生动有趣漫画,呈现给孩子的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生活,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丁午先生还在信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自己在困难中被人帮助,被人关照,借以教育自己的爱女在生活中要学会关爱别人。
       丁午得了疟疾,在床上躺了七天,他给女儿写到“好多阿姨、叔叔对爸爸特别好,给爸爸送来好多好吃的东西……你说这些阿姨叔叔好吗?你也要这样做,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人家!”;还有一个片段是丁午在蚊帐里给女儿剥花生,由于分到手的数量太有限了,他一粒也没舍得吃,都剥好寄回去让女儿和家人吃,我想这种小细节体现出的爱,一定会教会孩子一些积极的东西吧。看到表现关爱的这些画面,我真是感慨万千!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狂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中,这位父亲都不忘教育孩子要有爱心,因为心中有爱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快乐。那么在物质供给已经非常丰富的时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常会有家长诉苦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没爱心,不体贴人,但我们有没有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怎么做的?工作中的负面情绪没有化解好就带回家,在生活中满腹牢骚,攀比心重,更有甚者从小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拳,你一定还他一脚,”在这样的“精心培养”下,走出来的必然是一个个冷漠、自私,没有担当,更没有能力体会幸福的孩子。
       看到丁午在拉闸停电后,划亮一根又一根火柴看女儿小艾的照片,我又一次落泪了,泪光朦胧中我看到的是一幅多么温情的画面啊,寒冷孤独的深夜里,作者用特殊的方式燃起一团温暖的火光,照亮心灵温暖周围,这个特殊的父亲用浓厚而细腻的父爱屏蔽掉一切残酷,给灰色的日子增添了一抹亮色,留给孩子的是温暖的抚慰。
       在信中丁午总是那么乐观,那么坚强,用孩子易懂的话语不断激励着爱女。他那双握画笔的艺术家的双手,在那个疯狂年代干的都是一些杀猪、盖房、烧砖、插秧的繁重体力活,这些肉体上的苦痛还不算,他在信中几次提到的“开会开到很晚,”我相信经历过那场政治浩劫的人都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开会”!所以没有强大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根本支撑不下来的,他在工作中一次次受伤,又一次次重新走上工作岗位,那种煎熬我们也许无法体会,但透过笔端传递的都是正能量,那就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坚定信仰,因为信仰会让人变得足够坚强,而坚强乐观的人做什么工作都会完成得很出色!透过这本书我还看到那个残酷年代中,人与人之间共患难的友谊,一群知识分子白天劳作,晚上挨批斗,大家困境中相互鼓励,苦中作乐,并且把每一项工作都完成的那么认真,这无疑也是灰色中的亮点。
       联想今天的父辈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辛苦劳作,尽最大可能去满足孩子的生活,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求学环境,可在精神上又有多少人能给自己的孩子最细腻的抚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如何,射向哪里,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所以无论生活节奏多快,请您一定调整一下自己的脚步,为孩子的成长多些欣赏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与那个年代的人们相比,是幸运的,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都远远超过那个特殊时期,我们更有理由生活得积极、快乐,虽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压力和严峻,但置身困境时,让我们也学学丁午先生,用“爱”、用”乐观”、用”坚持”、用”担当”去营造一个温暖的世界吧。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下一篇:也 谈 信 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