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楼观访道
发布日期:2014-08-01
信息来源: 大秦公司 作者: 浏览数:2048    分享到:
有幸随煤化集团公司新闻宣传培训班赴楼观台摄影采风。烈日下,大巴像条怕晒的虫子,快速地向目的地移动着。昏昏欲睡间,导游的一句楼观台是“天下第一福地”的简介,却让我如沐春风,睡意顿消。
关于幸福,我有太多的纠结和郁闷。有人说,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人说,幸福是衣食无优;有人说,幸福是一辈子健康……既来福地,何不借此机会以明心智?
楼观有道,由来已久。传说,周康王时期的大夫尹喜有天正和夫人草堂对弈,忽见一股紫气如蚊龙腾舞,自东西迈,知是天象非凡,于是便上书朝廷愿为函谷关令。到关,敕门吏曰:“若有名翁从东来,乘青牛,勿让过关,当禀我知。”时日将至,尹喜便令下人斋戒,恭候迎接。至期,果见太上老君,坐骑牛背,逍遥而至。遂相携入关,请老君讲经传道。此后,道观几经盛衰,至南北朝时,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这里,并形成了著名的“楼观派”。读“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诗句)和“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珠楼接五城”(元•萨都刺诗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想像道教当年之盛景。
车至楼观台,穿过竹林,拾阶而上,透过参天古木,葱郁竹海,可以看到山巅有一尊铜铸的老子雕像。雕像童颜鹤发、大耳美髯、目光深邃、屏神凝思,飘飘然独立于尘世之外。作为道教祖庭,在这里我没有看到繁盛的香火、如云的香客,迷信的成分自然就弱一些,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肯定会让我不虚此行。
在讲经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院内的上善池。上善池形同八卦,池壁石龙吐水,池底泉水如镜;池旁有一亭,八卦悬顶,中立一碑,上刻“上善池”三个隶书大字,笔力浑厚,气韵生动。相传,元朝时当地发生一场瘟疫,死者无数,民不聊生。某夜,楼观台监事梦见太上老君降临,告诉他院子里石板下有一清泉,可以治此瘟疫。梦醒后,他令依梦寻找,果然发现了山泉。而百姓们饮了此水,只要两个时辰,其病不治自愈。三年后,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游览,听到泉水治病之事深感奇异,遂取《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意,挥笔题写了“上善池”三个字。水,柔,可以随器幻形;强,可以推动巨石;执着,可以滴水穿石……老子以水释道,教诲人们凡事顺势而为,利益人群而不争名利,实在是“道法自然”的最佳诠释。有意思的是围绕“上善池”的字形字义,导游还阐发出了“七善”。她说,“上”字,一竖曲折,人生不畏坎坷为一善,一横平稳,心底坦荡为一善;“善”字,“羊”字当头,性格温顺为一善,中间一横,做事公正为一善,底部“舌”字,不进谗言为一善;“池”字,“水”字偏旁,心如止水为一善,“也”置句末,淡泊名利为一善。古语云: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古人修君子之道,每日三省其身,我是不是也应该把目光放低,把追求提高,从最细微的事开始,做一个平凡而心灵高贵的人?走近老君,我满怀虔诚,深鞠一躬。
和我有别的是,有人热衷于抽签打卦。有个女孩抽了个中签,不解其意,心里总是惴惴的。导游说,签虽分上下,但命运却不由签订。曾经有两人一同来抽签,一人抽上签,预示仕途光明,一人抽下签,解说近有小难。抽上签者洋洋得意,抽下签者愁眉不展。然几月过后,抽上签者因贪腐事发身陷囹圄,抽下签者则力克困局,反而转危为安。细思其中曲折,甚合道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由此看来,生活中我们完全没必要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顶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才能气定神闲,赢得快乐和安康。
像许多悠久的历史人文景点一样,楼观台也古木参天。在老子像的近旁有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传说为老子手植,干茎十围,冠盖如庐,数千年来,虽屡经风雨雷电,兵毁火焚,如铁的枝干仍高高的舒展于天空,凝苍凉、生机、和谐于一身,很自由,亦很洒脱,不是精灵,自蕴清奇,生于凡尘,遍身道骨。导游说其中的七星树和铁锈榆,也同样是罕见的树种,且都有悠久的历史。古树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故常吸引八方来客朝拜。有一广东哥们,曾一动不动地抱铁锈榆三五个时辰。问之,答曰:吸收“天下第一福地”的灵气呢,让人笑后,又慨叹不已。
老子祠启玄殿后,有一八角形石碾盘,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留下的赠给了老子,老子就做碾药用。导游说敲三下发财、敲六下有福、敲九下长寿。我拿起横放于石盘上的木棒随意敲击了几下,不求福禄寿财至,只想在清越之声中领略一下“大音希声”的境界,撷几缕道家的智慧之光填补一下精神的空白。
站在讲经台的最高处,极目四望,千峰叠翠,胸中块垒,云散烟消。苏轼题留楼观台诗云:“剑舞有人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诚哉斯言!
出了讲经台,翠竹夹道,石阶通天,遍山全是深深浅浅的绿色。本意欲攀爬凤凰岭,到山顶去看炼丹炉,然到底是凡胎浊骨,终因畏惧艳阳,走到一半就放弃了,现在想想却有点后悔。
休憩中,走进了山腰一间小吃部。老板娘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子,体态丰盈,待人热情。闲聊中,知道她是当地人,和老公一起卖小吃,兼营一些小杂货。开始一两年很可怜,几乎开不下去,随着景点的扩建,人流的增加,生意才开始逐渐起色。她家的小孩约莫二三岁,不惧生,善言语,很逗人喜爱。言及家事和未来的打算,女子脸上全是满足和自信的喜气。那一刻,我明白普通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而幸福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是在别人眼中。凡事只要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也是一种快乐!
傍晚时分,我们栖息在楼观台下的一处农业博览园里。园里绿草如茵,红的、蓝的、黄的各色椭圆形的小帐篷遍地洒落,灿若星斗。薄暮降临时,点点灯火,次第亮起,我心底瞬间涌起恬静和温馨。
关于幸福,我有太多的纠结和郁闷。有人说,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人说,幸福是衣食无优;有人说,幸福是一辈子健康……既来福地,何不借此机会以明心智?
楼观有道,由来已久。传说,周康王时期的大夫尹喜有天正和夫人草堂对弈,忽见一股紫气如蚊龙腾舞,自东西迈,知是天象非凡,于是便上书朝廷愿为函谷关令。到关,敕门吏曰:“若有名翁从东来,乘青牛,勿让过关,当禀我知。”时日将至,尹喜便令下人斋戒,恭候迎接。至期,果见太上老君,坐骑牛背,逍遥而至。遂相携入关,请老君讲经传道。此后,道观几经盛衰,至南北朝时,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这里,并形成了著名的“楼观派”。读“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诗句)和“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珠楼接五城”(元•萨都刺诗句)这样的句子,可以想像道教当年之盛景。
车至楼观台,穿过竹林,拾阶而上,透过参天古木,葱郁竹海,可以看到山巅有一尊铜铸的老子雕像。雕像童颜鹤发、大耳美髯、目光深邃、屏神凝思,飘飘然独立于尘世之外。作为道教祖庭,在这里我没有看到繁盛的香火、如云的香客,迷信的成分自然就弱一些,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肯定会让我不虚此行。
在讲经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院内的上善池。上善池形同八卦,池壁石龙吐水,池底泉水如镜;池旁有一亭,八卦悬顶,中立一碑,上刻“上善池”三个隶书大字,笔力浑厚,气韵生动。相传,元朝时当地发生一场瘟疫,死者无数,民不聊生。某夜,楼观台监事梦见太上老君降临,告诉他院子里石板下有一清泉,可以治此瘟疫。梦醒后,他令依梦寻找,果然发现了山泉。而百姓们饮了此水,只要两个时辰,其病不治自愈。三年后,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游览,听到泉水治病之事深感奇异,遂取《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意,挥笔题写了“上善池”三个字。水,柔,可以随器幻形;强,可以推动巨石;执着,可以滴水穿石……老子以水释道,教诲人们凡事顺势而为,利益人群而不争名利,实在是“道法自然”的最佳诠释。有意思的是围绕“上善池”的字形字义,导游还阐发出了“七善”。她说,“上”字,一竖曲折,人生不畏坎坷为一善,一横平稳,心底坦荡为一善;“善”字,“羊”字当头,性格温顺为一善,中间一横,做事公正为一善,底部“舌”字,不进谗言为一善;“池”字,“水”字偏旁,心如止水为一善,“也”置句末,淡泊名利为一善。古语云: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古人修君子之道,每日三省其身,我是不是也应该把目光放低,把追求提高,从最细微的事开始,做一个平凡而心灵高贵的人?走近老君,我满怀虔诚,深鞠一躬。
和我有别的是,有人热衷于抽签打卦。有个女孩抽了个中签,不解其意,心里总是惴惴的。导游说,签虽分上下,但命运却不由签订。曾经有两人一同来抽签,一人抽上签,预示仕途光明,一人抽下签,解说近有小难。抽上签者洋洋得意,抽下签者愁眉不展。然几月过后,抽上签者因贪腐事发身陷囹圄,抽下签者则力克困局,反而转危为安。细思其中曲折,甚合道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由此看来,生活中我们完全没必要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顶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才能气定神闲,赢得快乐和安康。
像许多悠久的历史人文景点一样,楼观台也古木参天。在老子像的近旁有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传说为老子手植,干茎十围,冠盖如庐,数千年来,虽屡经风雨雷电,兵毁火焚,如铁的枝干仍高高的舒展于天空,凝苍凉、生机、和谐于一身,很自由,亦很洒脱,不是精灵,自蕴清奇,生于凡尘,遍身道骨。导游说其中的七星树和铁锈榆,也同样是罕见的树种,且都有悠久的历史。古树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故常吸引八方来客朝拜。有一广东哥们,曾一动不动地抱铁锈榆三五个时辰。问之,答曰:吸收“天下第一福地”的灵气呢,让人笑后,又慨叹不已。
老子祠启玄殿后,有一八角形石碾盘,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留下的赠给了老子,老子就做碾药用。导游说敲三下发财、敲六下有福、敲九下长寿。我拿起横放于石盘上的木棒随意敲击了几下,不求福禄寿财至,只想在清越之声中领略一下“大音希声”的境界,撷几缕道家的智慧之光填补一下精神的空白。
站在讲经台的最高处,极目四望,千峰叠翠,胸中块垒,云散烟消。苏轼题留楼观台诗云:“剑舞有人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诚哉斯言!
出了讲经台,翠竹夹道,石阶通天,遍山全是深深浅浅的绿色。本意欲攀爬凤凰岭,到山顶去看炼丹炉,然到底是凡胎浊骨,终因畏惧艳阳,走到一半就放弃了,现在想想却有点后悔。
休憩中,走进了山腰一间小吃部。老板娘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子,体态丰盈,待人热情。闲聊中,知道她是当地人,和老公一起卖小吃,兼营一些小杂货。开始一两年很可怜,几乎开不下去,随着景点的扩建,人流的增加,生意才开始逐渐起色。她家的小孩约莫二三岁,不惧生,善言语,很逗人喜爱。言及家事和未来的打算,女子脸上全是满足和自信的喜气。那一刻,我明白普通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而幸福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是在别人眼中。凡事只要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也是一种快乐!
傍晚时分,我们栖息在楼观台下的一处农业博览园里。园里绿草如茵,红的、蓝的、黄的各色椭圆形的小帐篷遍地洒落,灿若星斗。薄暮降临时,点点灯火,次第亮起,我心底瞬间涌起恬静和温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