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中主要人物浅谈

发布日期:2014-05-04     信息来源: 综合部     作者:     浏览数:2007    分享到:

       由孙道明领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剧。该剧尊重历史,对历史理解、解读贴切,充分演绎了“楚汉”那一阶段的历史。各主要人物饰演到位,特别是刘邦、项羽、萧何、韩信的饰演,把各自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塑造的很贴切,演技高超,可以说演的活灵活现。在观剧的同时,剧中的主要人物的成长经历以及人格秉性和成败得失之间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使我们有所反思和启迪,以下略举一二。
       刘邦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亭长“混”着“混”着爬到权力的最高峰,这几个原因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刘邦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阅历。刘邦以小亭长的身份,注重上结交县府官员,下结交市井庶民;冒着杀头的危险释放囚徒,被逼无奈走上了反秦的道路;以后,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以退为攻,忍辱负重,屡败屡战;从反秦到封王只用了四年,使自己迅速成为权贵。这些足够丰富的社会经历和阅历,为刘邦逐渐成长一位成熟政治家创造了条件。
       第二,刘邦有着超凡的胆量、豪气和肚量,又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他不拘泥自己的低下出身,敢想敢做,敢于向权力顶峰挑战。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从流纳谏,不以自己的好恶决策;在自己最危急的时刻也能理解下属的苦衷,顾全大局。几度身陷险地,在事业最低谷时却从不退缩,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心。
       第三,刘邦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集集体的智慧于一身。 刘邦使用人才的佳话,集中体现在对“汉初三杰”的使用上。刘邦打下天下之后,一次在宫中饮酒,与开国功臣们谈起他与项羽的成败得失。别人说过之后,他自己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张良善于谋划全局,“运筹帷幄” ;萧何善于管理和搞好后勤工作;韩信善于带兵打仗。张良、萧何、韩信三杰的才能各有长处和特点,他们三人的组合可以说是最佳的“铁三角”。“铁三角”能为刘邦所用是刘邦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刘邦的人才观还集中体现在对韩信的“用人不疑”上。韩信后来兵力远远超过自己且远在齐地;在自己危难之际而韩信迟迟没有来救援自己时也能充分理解和相信韩信。这些都体现了刘邦识人、用人、驭人的高超用人本领。
       除了上述的几点外,刘邦的成功还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刘邦的性格最集中地体现在敢想敢做,豪气、大气,从不服输 。此外,他的性格也有两面性:他爱惜文人,有时对文人却不屑一顾;对部下充分信任,功成后却对部下疑神疑鬼;他体恤部下和部下同甘共苦,却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却差点断送了老父亲的命•••••• 这些性格的两面性很像另一个历史人物——曹操,大概,成功人士的性格都是相近的吧。
       刘邦是一个有着非凡才能和功绩的好皇帝 。刘邦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提起项羽,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大英雄”而且是失败的大英雄。项羽是大英雄足见他还是有足够的实力来赢取天下的。观完全篇,也理解了项羽的失败其实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为项羽的失败而叹息的同时,也找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第一,项羽至始至终没有提出自己最终的政治纲领,他只是为了“复国”和“锦衣还乡”,“复国”是逆历史而动,“锦衣还乡”未免有点小家子气,这一点和刘邦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全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没有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更多的是亲力亲为, “班子”分工不科学,缺乏 总结良策而用之的本领;使用人才上,对人才疑心太重。
       第三,性格上也与政治家相去甚远。该施仁政的时候,却坑杀了十万秦军降卒;该暴戾的时候却仁慈放走了刘邦。项羽性格还有“大意”的毛病,他不管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藐视敌人,老子天下第一,目空一切,失败后不能及时反省和修正自已,最终落败。
       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 
       其实,项羽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如果不是历史把他推到“君王”,而只是做一名大将军,项羽也不会落得个自刎乌江的结果。所以说,把自己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是至关重要的。
       再说萧何,萧何是一个善于辅佐出谋划策、谨慎持重的人。起事之初,公推萧何为首,而萧何“没胆”把首位让给了更合适且“胆大”的刘邦。事后证明这样使两个人都获得了成功。
       而韩信却和萧何恰恰相反。韩信从在项羽手下到刘邦手下都不甘人后,极力证明自己、推荐自己,数次被拒也不灰心,最终证明自己的实力,取得成功。除韩信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外,韩信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韩信的性格首先是在一个“韧”字,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品格。其次,在军事斗争中能够排除杂念,排除干扰,认为对的就坚持去做,一切以打赢为目的。这一点和刘邦的用人不疑可以说是浑圆天成。再次,韩信知感恩重情义。在自己能决定楚汉战争的胜利时选择了刘邦;在自己明知刘邦要杀自己,为了报恩,为了消除刘邦的后顾之忧而选择了死。这些从侧面说明韩信只能做一个大将军,而不是统帅。
       纵观全片,各主要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的历史人物有着自己的成败得失,我们也总结了他们成败的个中原因,这对我们在现实中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及时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是有所帮助的。

上一篇:大头有宝 下一篇:读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