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游汉中
发布日期:2014-04-28
信息来源: 彬长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1940    分享到:
清明节期间,和朋友相邀一起去汉中游玩。汉中,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有“秦巴天府”之称,汉中的特色不仅仅在于汉文化,还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
由于是放假期间,自驾外出的游人较多,西汉高速车流量较往常增加不少。我们的车辆一路上走走停停, 临近中午时分,下了高速,又行走了一个半小时的盘山小路,来到了第一个景点,洋县华阳古镇。
华阳古镇是历史上有名的巴蜀古道驿站、古代军事要冲和经济政治要镇。唐至明朝中叶,该地曾为“华阳县”县城,是地域管理中心和傥骆古道商业贸易的重要节点城镇。华阳在古蜀道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商旅络绎不绝,城镇繁华。战争时期,它是军队的物质供应地;和平时期,它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北经济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从汉唐至明清,华阳发挥了商贸重镇的重要功能,是陕南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镇。这里自然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气候变化多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扑面而来,古镇的残留风貌可从华阳后街的建筑中寻得,清道光年间戏楼雕梁画栋保存较为完整,狭窄的街道两侧多是木结构的旧房屋,雕花窗格,木板门墙;每个人家门前都吊些玉米、干菜;整条后街约500米长,漫步到街的尽头,远望到雄伟的秦岭,有酉水从村口经过,一条石桥联接到对岸的山村。短短五、六百米的街道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兴盛的时候,当地的人口有上万人,两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每逢集日,秦腔戏班就会在戏楼上演出,场面非常热闹。古镇上现存的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不过许多已经翻新,但老旧的样子还依稀可见,门前小巷深幽,屋后古树老藤。如今,历经了千年风雨后的华阳古镇,老街风情仍在,与展翅飞舞在田间的朱鹮,悠悠绕镇而过的酉水河,形成一幅世外桃源的悠然画卷。
转眼间,天色已暗淡下来。到达汉中高速收费口,抬起手腕看下时间,已经是七点一刻了,这时夜幕已降临。放眼眺望,远处灯火阑珊,近处花香扑鼻,城市与乡村交融散发出的浓厚气息沁入心扉,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天早晨,我们驱车前往汉中油菜花基地参观千亩油菜园。当地人告诉我们,汉中的油菜花海在全国评比中名列第一,并不是因为它的广袤,而是因为它一层层梯田式的黄花铺天盖地连成一片,尤为壮观。到了油菜花地,迎面就飘来淡淡的花香,黄灿灿的花海一眼望不到边。河岸边一片片黄色浸染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山坡上深黄淡绿浓绿依次渐进向顶蔓延。像似硕大的变换色彩的幕布,挂在那儿。湖水清清,波澜荡漾,让人倍感爽心悦目。岸边白墙红瓦的小楼一字排开,像似在迎接到来的客人。那远处湖边及山坡上东一片,西一片的油菜花,在风中轻轻摇摆,像似在歌唱自己甜蜜的心事。花海里,金波道道,蝶飞蜂舞。由于没有较高的地势,拍了几张照片就只好作罢。但实地的感受、黄色的浪花,一片片的花海,久久地荡漾在心头!
离开油菜花基地,来到了著名景点褒斜石门栈道。石门位于汉中市北约20公里褒谷南口,在褒河西岸,与河道平行。隧道与栈道在同一水平线上。关于石门开凿年代,有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汉初刘邦以及秦人开凿的几种说法。中国名著《三国演义》中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故事说的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栈道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工程艰巨,路途险恶。经过古代战火焚烧和两千多年的蚀毁,部分栈道已不见了原貌,留下的斑斑痕迹依稀可见。现在,景区为了吸引游客,修建了很多人文景观和仿古建筑,游人行走其上,即可领略山水秀色,还可感怀千年历史的沧桑。站在山腰高处,附身瞭望,古栈道环山依水,气势磅礴,形成了一副浓墨重彩的水墨画,丛林里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给人带来了春的气息和心灵上的陶冶!
时间匆匆过,美景心中留。两天下来,我们游览了汉中的古迹美景,品尝了地道的小吃和著名的褒河鲜鱼,感受到了浓烈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悠久的汉文化,给人印象深刻!
学者余秋雨来到汉中后,留下了这样的感慨: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世界上曾经有非常辉煌的王朝,罗马帝国、孔雀王朝、还有我们的秦汉王朝,这是整个人类的骄傲,我们不能忘却那个伟大的时代。我到汉中来,就是要追回这个伟大的记忆,来汉中后,我最大感受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全都经过了历史,这些历史巳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因此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家。
由于是放假期间,自驾外出的游人较多,西汉高速车流量较往常增加不少。我们的车辆一路上走走停停, 临近中午时分,下了高速,又行走了一个半小时的盘山小路,来到了第一个景点,洋县华阳古镇。
华阳古镇是历史上有名的巴蜀古道驿站、古代军事要冲和经济政治要镇。唐至明朝中叶,该地曾为“华阳县”县城,是地域管理中心和傥骆古道商业贸易的重要节点城镇。华阳在古蜀道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商旅络绎不绝,城镇繁华。战争时期,它是军队的物质供应地;和平时期,它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北经济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从汉唐至明清,华阳发挥了商贸重镇的重要功能,是陕南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镇。这里自然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气候变化多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扑面而来,古镇的残留风貌可从华阳后街的建筑中寻得,清道光年间戏楼雕梁画栋保存较为完整,狭窄的街道两侧多是木结构的旧房屋,雕花窗格,木板门墙;每个人家门前都吊些玉米、干菜;整条后街约500米长,漫步到街的尽头,远望到雄伟的秦岭,有酉水从村口经过,一条石桥联接到对岸的山村。短短五、六百米的街道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兴盛的时候,当地的人口有上万人,两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每逢集日,秦腔戏班就会在戏楼上演出,场面非常热闹。古镇上现存的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不过许多已经翻新,但老旧的样子还依稀可见,门前小巷深幽,屋后古树老藤。如今,历经了千年风雨后的华阳古镇,老街风情仍在,与展翅飞舞在田间的朱鹮,悠悠绕镇而过的酉水河,形成一幅世外桃源的悠然画卷。
转眼间,天色已暗淡下来。到达汉中高速收费口,抬起手腕看下时间,已经是七点一刻了,这时夜幕已降临。放眼眺望,远处灯火阑珊,近处花香扑鼻,城市与乡村交融散发出的浓厚气息沁入心扉,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天早晨,我们驱车前往汉中油菜花基地参观千亩油菜园。当地人告诉我们,汉中的油菜花海在全国评比中名列第一,并不是因为它的广袤,而是因为它一层层梯田式的黄花铺天盖地连成一片,尤为壮观。到了油菜花地,迎面就飘来淡淡的花香,黄灿灿的花海一眼望不到边。河岸边一片片黄色浸染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山坡上深黄淡绿浓绿依次渐进向顶蔓延。像似硕大的变换色彩的幕布,挂在那儿。湖水清清,波澜荡漾,让人倍感爽心悦目。岸边白墙红瓦的小楼一字排开,像似在迎接到来的客人。那远处湖边及山坡上东一片,西一片的油菜花,在风中轻轻摇摆,像似在歌唱自己甜蜜的心事。花海里,金波道道,蝶飞蜂舞。由于没有较高的地势,拍了几张照片就只好作罢。但实地的感受、黄色的浪花,一片片的花海,久久地荡漾在心头!
离开油菜花基地,来到了著名景点褒斜石门栈道。石门位于汉中市北约20公里褒谷南口,在褒河西岸,与河道平行。隧道与栈道在同一水平线上。关于石门开凿年代,有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汉初刘邦以及秦人开凿的几种说法。中国名著《三国演义》中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故事说的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栈道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工程艰巨,路途险恶。经过古代战火焚烧和两千多年的蚀毁,部分栈道已不见了原貌,留下的斑斑痕迹依稀可见。现在,景区为了吸引游客,修建了很多人文景观和仿古建筑,游人行走其上,即可领略山水秀色,还可感怀千年历史的沧桑。站在山腰高处,附身瞭望,古栈道环山依水,气势磅礴,形成了一副浓墨重彩的水墨画,丛林里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给人带来了春的气息和心灵上的陶冶!
时间匆匆过,美景心中留。两天下来,我们游览了汉中的古迹美景,品尝了地道的小吃和著名的褒河鲜鱼,感受到了浓烈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悠久的汉文化,给人印象深刻!
学者余秋雨来到汉中后,留下了这样的感慨: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世界上曾经有非常辉煌的王朝,罗马帝国、孔雀王朝、还有我们的秦汉王朝,这是整个人类的骄傲,我们不能忘却那个伟大的时代。我到汉中来,就是要追回这个伟大的记忆,来汉中后,我最大感受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全都经过了历史,这些历史巳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因此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家。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