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乡村年俗画之 走娘家
发布日期:2014-02-07
信息来源: 大秦公司 作者: 浏览数:1947    分享到:
俗话说:女儿是娘的小棉袄,这话一点都不假。比如,正月初二回娘家,就是女人心里天大的事。
大年初一一清早,吃完饺子,放过大炮,碎娃街头甩画片、亮新衣。女人们收拾完碗筷,就跑去鎮街置礼当。忙春忙夏忙秋冬,过年送礼就为了补上爹娘的养育恩。男人街头擂过一通鼓、敲过一阵锣,抹抹头上发潮的头发,猫腰就溜进了麻将场。
吃晚饭了,女人派娃儿去喊人。一通白跑,二通撂空,三通女人就发了飙。回家的路上,男人悻悻地说,油荤吃得饱饱的,肚子不饿不瞌睡,这么急的叫着回,人笑话哩。女人应道,谁稀罕你陪,早点睡,明天要走我娘家呢。
说起女人们急着回娘家,故事还真有一箩筐。据说,有个急性子的胖媳妇,听人说娘家有事了。懵懂间奔到床前,抱起娃儿就出了门。走一阵跑一程,途经一片冬瓜地,“扑通”一声,瓜藤勾脚绊倒了。顾不上拍土顾不上看,抱起地上的娃儿就赶路了。到了娘家,她把娃儿“咕咚”一声放上床。老娘一看,原来是个大冬瓜!娃儿呢?三脚五步折回冬瓜地,只见一个枕头安静地躺在瓜行里。捡起枕头又往家赶。呵呵,原来孩子美美地地睡在炕角角。
过年看起来闲,其实人人都喊乏。
第二天,男人果然赖起了床。女人瞟瞟炕上,使一个颜色,男娃子拉胳膊,女娃子捏鼻子,活生生把个大男人整起了床。男人装上一瓶酒,女人掂起一刀肉;男人又拿一条烟,女人又拾起一笼包,顺带还捎上了糖、果、茶。
临出门,男人忽儿就想起了头一年走丈人家的忐忑相。古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那一晚,男人睡觉不踏实,多亏了女人附在耳边将娘家人的喜好细数一遍,惴惴的心才算有了底。翌日,拿去的礼品果然人人高兴地都咧嘴笑。现在娃娃都有了,见丈人自然就没那么多规矩和讲究了。
女人年前烫过了头。这会儿,左描眉,右画眼,等到碎步儿袅袅婷婷地迈出门,男人眼前已是一个模样儿俏,腰身儿软,脚步儿轻的俏佳人了。
三轮车机动车“咚咚咚”地上了路。南来的、北往的、提篮的、背包的,马路上走满了穿红的、挂绿的小生和小旦。
看着少男少女相跟着出了门,邻居的麦生拿拿捏捏地吼起了干桄桄乱弹:前面走的高文举,后面紧跟张梅英……那呀呀咋咋的声音,唱得他婆娘值撇嘴。
男人冷不丁说,骑车比不上骑马好。
女人问,为啥?
男人说,两口子骑马是一个谜。
女人说,娃都恁大了,还胡骚情。找骂哩。
男人单手击腿笑着说,呵呵,两口子骑马,谜底就是一个“骂”字呢。
甜甜的日子,男人和女人就把正月当做蜜月过。
进了村,娘家人笑眯眯迎在大门口。小姨子接过包,小舅子挎上篮。两个小人儿,伏地就磕了三响头:姥爷、姥姥过年好!老人家高兴地拉起说,我娃长得白,我娃长得乖,我娃是个就是个亲蛋蛋。又是亲嘴又发钱,瓜子糖塞满了一口袋。姥爷问,领了压岁钱给谁呢?娃娃脆脆地答,给我爷哩。舅舅笑道,外甥就是喂不熟的狗,打不走还撵不跑。
最隆重要算大婚后头回走娘家。新人拜过了岳丈,还要拜媳妇本家的长辈和亲戚。小两口送一份厚礼,新娘收一个红包。晚上回家关了门,数钱乐的抿不住嘴。当然,那一天岳丈家待女婿的酒席也最有有讲究。新女婿紧挨岳丈坐,大舅哥都得备双筷子勤夹菜呢。
酒席开了。男人先给岳丈说收成、讲打算,再给岳母夸媳妇,褒奖娃娃,间或捧杯连连敬岳丈:过年了,我敬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女人夺过酒杯,脸儿红红地嗔道,老爸,不敢再喝了。转过脸,又冲男人说,有孝心,就来点实在的。那一天,男人是酒场上当仁不让的大角儿。七杯八盏下了肚,糊里糊涂就吼起了秦人的乱弹子:一杯酒壮我英雄胆,二杯酒力拔山兮气盖世……且歌且舞,意气风发。
走娘家,就是这么大包小包的来了,再盛满快乐和亲情的回去。填满了思盼生发的念想,烘托了年节吉祥的气氛。
大年初一一清早,吃完饺子,放过大炮,碎娃街头甩画片、亮新衣。女人们收拾完碗筷,就跑去鎮街置礼当。忙春忙夏忙秋冬,过年送礼就为了补上爹娘的养育恩。男人街头擂过一通鼓、敲过一阵锣,抹抹头上发潮的头发,猫腰就溜进了麻将场。
吃晚饭了,女人派娃儿去喊人。一通白跑,二通撂空,三通女人就发了飙。回家的路上,男人悻悻地说,油荤吃得饱饱的,肚子不饿不瞌睡,这么急的叫着回,人笑话哩。女人应道,谁稀罕你陪,早点睡,明天要走我娘家呢。
说起女人们急着回娘家,故事还真有一箩筐。据说,有个急性子的胖媳妇,听人说娘家有事了。懵懂间奔到床前,抱起娃儿就出了门。走一阵跑一程,途经一片冬瓜地,“扑通”一声,瓜藤勾脚绊倒了。顾不上拍土顾不上看,抱起地上的娃儿就赶路了。到了娘家,她把娃儿“咕咚”一声放上床。老娘一看,原来是个大冬瓜!娃儿呢?三脚五步折回冬瓜地,只见一个枕头安静地躺在瓜行里。捡起枕头又往家赶。呵呵,原来孩子美美地地睡在炕角角。
过年看起来闲,其实人人都喊乏。
第二天,男人果然赖起了床。女人瞟瞟炕上,使一个颜色,男娃子拉胳膊,女娃子捏鼻子,活生生把个大男人整起了床。男人装上一瓶酒,女人掂起一刀肉;男人又拿一条烟,女人又拾起一笼包,顺带还捎上了糖、果、茶。
临出门,男人忽儿就想起了头一年走丈人家的忐忑相。古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那一晚,男人睡觉不踏实,多亏了女人附在耳边将娘家人的喜好细数一遍,惴惴的心才算有了底。翌日,拿去的礼品果然人人高兴地都咧嘴笑。现在娃娃都有了,见丈人自然就没那么多规矩和讲究了。
女人年前烫过了头。这会儿,左描眉,右画眼,等到碎步儿袅袅婷婷地迈出门,男人眼前已是一个模样儿俏,腰身儿软,脚步儿轻的俏佳人了。
三轮车机动车“咚咚咚”地上了路。南来的、北往的、提篮的、背包的,马路上走满了穿红的、挂绿的小生和小旦。
看着少男少女相跟着出了门,邻居的麦生拿拿捏捏地吼起了干桄桄乱弹:前面走的高文举,后面紧跟张梅英……那呀呀咋咋的声音,唱得他婆娘值撇嘴。
男人冷不丁说,骑车比不上骑马好。
女人问,为啥?
男人说,两口子骑马是一个谜。
女人说,娃都恁大了,还胡骚情。找骂哩。
男人单手击腿笑着说,呵呵,两口子骑马,谜底就是一个“骂”字呢。
甜甜的日子,男人和女人就把正月当做蜜月过。
进了村,娘家人笑眯眯迎在大门口。小姨子接过包,小舅子挎上篮。两个小人儿,伏地就磕了三响头:姥爷、姥姥过年好!老人家高兴地拉起说,我娃长得白,我娃长得乖,我娃是个就是个亲蛋蛋。又是亲嘴又发钱,瓜子糖塞满了一口袋。姥爷问,领了压岁钱给谁呢?娃娃脆脆地答,给我爷哩。舅舅笑道,外甥就是喂不熟的狗,打不走还撵不跑。
最隆重要算大婚后头回走娘家。新人拜过了岳丈,还要拜媳妇本家的长辈和亲戚。小两口送一份厚礼,新娘收一个红包。晚上回家关了门,数钱乐的抿不住嘴。当然,那一天岳丈家待女婿的酒席也最有有讲究。新女婿紧挨岳丈坐,大舅哥都得备双筷子勤夹菜呢。
酒席开了。男人先给岳丈说收成、讲打算,再给岳母夸媳妇,褒奖娃娃,间或捧杯连连敬岳丈:过年了,我敬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女人夺过酒杯,脸儿红红地嗔道,老爸,不敢再喝了。转过脸,又冲男人说,有孝心,就来点实在的。那一天,男人是酒场上当仁不让的大角儿。七杯八盏下了肚,糊里糊涂就吼起了秦人的乱弹子:一杯酒壮我英雄胆,二杯酒力拔山兮气盖世……且歌且舞,意气风发。
走娘家,就是这么大包小包的来了,再盛满快乐和亲情的回去。填满了思盼生发的念想,烘托了年节吉祥的气氛。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