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各食各色

发布日期:2013-11-28     信息来源: 黄陵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1871    分享到:

       在山里的煤矿待久了,总会怀念外面各色各样的小吃,倒不是说矿区的饮食不好,只是贪吃各地的美食。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地方美食,这也是地理属性的一种,各食各色,精彩纷呈,回味悠长……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但是不是所有人对美食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称之为美食。美食遭遇心情的时候,美食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在陕西生活这么久,三秦大地的美食让人赞不绝口。远的暂且不说,单说黄陵的面食,黄陵有一种叫做肚丝盖面的美食,细细的青红辣椒剁成丝,加上柔嫩爽脆的肚丝大火爆炒,筋道滚圆的棍棍面用水煮开,大师傅面拉的混实,老板娘浇头盖的匀称,这一捞一盖,一碗香中带辣、油而不腻的肚丝盖面出锅了,就上两瓣蒜,呼呼啦啦吃上一碗,冒着热气的面和冒着刺激的汗,给你一种辣中有味,热而不燥的感觉。
       韩城的羊肉饸饹,汤是红色的,面是荞面的,饸饹必须有羊肉臊子,没了羊肉,就少了最压轴的味道,再加上荞麦烧饼,肉鲜面筋,一汤一饼,一稀一干,油泼的辣子,脆酥的饼,那个美味,只有吃过的人才能体会,悠悠地吃完一份,口有余味,齿含火香,让人留恋。
       澄县的麦子泡,细腻的凉粉,筋道的豆腐干,五味的卤肉,香翠的芫荽,火红的辣子,再配上一份手工烙制的火烧,一份馋人的麦子泡端上来,准保你看着眼馋,吃着嘴馋,完了心馋。凉粉必须是手工酿造,纯粮洗面,要不,做不出这个味道,吃不出这份感觉。澄县以北一带,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少不了这样一道菜。
       再说说踅面,是陕西省合阳县及渭南地区独有的,为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踅面历史悠久,主要成分是粗粮,做成面条后可即食,也可放置数日再食,一是踅面劲道,厚且筋大,吃在嘴里耐嚼,咽在肚里耐饥。二是味醇,吃踅面时除了盐、味精等其它常用调料外,要拌以大油和辣子,所以吃起来油香浓郁,辣味悠长,两者都能增进食欲。每次路过合阳,顾不上办事,先要到街上找一家踅面馆,饱餐一顿久违的踅面,吃踅面时大油必不可少,荞面调上大油和油泼辣子,再调和上三五滴醋,红的惹眼,酸的爽口,软和好吃,咬到嘴里筋,吃到肚里香,是难得的一道美食。
       说到古城西安,最有名的要数羊肉泡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烹饪技术要求很严格,烙馍、煮肉、切肉、煮馍等工艺,环环必须技术精湛,一丝不苟。老西安人吃泡馍,那可是有十分讲究的,“饦饦馍”酥脆干香,须把“饦饦馍”掰成碎块,掰馍讲究越小越好,这是为了便于五味入馍。两块馍,老西安人可以掰上半上午,边掰边谝,饮食与沟通互不耽搁。泡馍的制法或是“水围城”,或是“一口汤”,或是“单走、干拔”,配上姜、蒜、桂皮、八角、党参等调料,加上一份糖蒜,半份辣酱,那个美味,让人垂涎。
       说完陕西,还要说说其他的地方美食。武汉的热干面,是武汉特色小吃,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芝麻酱、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出差武汉,总要找一家小店,吃上一碗香辣味美的热干面解解馋,方才感觉到了武汉。正宗的热干面原料要地道,调料要上等,配菜要天然,吃热干面时最好是冲一碗蛋酒,或者喝一杯牛奶,奶香四溢,面香迎人,让人吃后回味无穷。广东潮州的海鲜,是比较有名的。潮州菜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烹制海鲜出名,对海鲜的烹调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至于以酱碟佐料,达到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 郁而不腻。在陕西不经常吃到正宗的潮州菜,但在西安的一条小巷,有一家潮州本地人开的家常餐馆,面积不大,食客摩肩,海蛎丝瓜汤,清淡有味,爆炒蛏子,辣中有香,脆皮春卷,甜而不腻,属于难得一遇的美食。
       陕西人总说,陕北的羊肉,西安的泡馍,陕南的菜肴,这实属不错的总结。而南方的米,北方的面,也是中华饮食的特色,各食各色的美食,总要属于它自己的归属和特点。譬如,陕西的泡馍,离开西安,去别的地方,就没了在西安的味道。我曾在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吃泡馍,吃完后总感觉少了一点厚道的口感,即使师傅用了最好的新疆羊肉,可总比不上西安羊肉的绵香。我在郑州的街面上吃过热干面,吃完之后,没有武汉芝麻酱的香,没有武汉热干面的筋,少了一方水土,美食就会变了味道。就好比长沙的臭豆腐,到了北方,真正成了“臭”的豆腐,没了长沙本土的香和辣。吃过北京的涮肉,再刚回到西安去吃,热还那个热,烫依旧是个烫,总是少了北京的羊膻味,少了二锅头的蹿劲,没了膻味和蹿劲,就没了涮肉的风味。徐州的地锅,杭州的醉虾,东北的炖菜,成都的冒菜,四川的酒,内蒙的奶,离开了本土,依旧是少了一些本土气息,味道是留在舌尖和味觉的,各食各色的文化却是本土自己的。
       中国菜的烹饪,是讲究食材、调料和火候的,中国菜的各食各色,是不可完全复制的特色,麦当劳和肯德基等西方餐饮文化的可复制性,是中餐不能模仿的,因为中国菜每一道工序的讲究,完全取自食材的地道和当地水的自然。《舌尖上的中国》,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了中国部分地方美味的特色,让人眼馋。中国菜对火候的把握,好比中国人对做事情尺度分寸的拿捏,都掺杂了《中庸》之道的诠释,任何事情的处理,就好比烹饪一般,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烹饪食材的地道,原料调和的相配,再加上事情的原委,处世的方法和技巧,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体现美食的味道,事情的曲直。离开了事情的本质,离开了做事人的初衷,还能烹饪出好的美食吗?
       中国人请客,不分三六九等,总有个人情味,无论喜欢憎恶,各色人等,登门拜访,总少不了请客喝茶,闲聊叙旧,要是中国人不懂人情味,那各食各色的美味,就少了朋友的簇拥,亲人的赞许,一顿美味,一壶清茶,包含了国人多少的情意,多少的人情味。人生的宽容,好比五味的调和,各式各样的人照顾周到了,人情味就出来了,这,何尝不是一道人生的烹饪,谁又会嫌弃别人夸自己家菜做的好呢?
       各食各色,原本就是美味的特点,原本就是处理事情的技巧,你说,是不是这样?
 
(撰稿:邢献舜)

上一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 下一篇:我 的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