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那一次“偷”麦穗的往事
发布日期:2013-11-14
信息来源: 铜川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1960    分享到:
事过三十多年了,有多少年少往事已经遗忘地七零八落了,唯独此件事让我记忆好久,而且如此清晰如昨日发生过!
玲和英是我的好伙伴。玲长我一岁,长得可好看啦 ,两根长长的黑油油的辫子搭在双肩,齐眉刘海,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还是双眼皮的,胆子最大,主意最多,干什么都很利索。英和我一样大,长一双小眼睛,扎着两把马尾巴,一走一跳。
记得那是五年级下学期,玲、英和我逃学了,——那是我上学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六月的天,骄阳高照,告别家人,我们仨手拉手去上学。学校距村有一公里远,走过一段小路,跨过一条小水渠(大人的一步宽),穿过两边都是麦田的乡村小道,我们边走边玩,英蹲在路边摘小野花,手缝的书包太大,拉在地上,她往前挪一下,书包跟着拉一下,我和玲手拉手弯着腰跟在她身后,我俩一块站直身子时,路边金黄的麦浪吸引了我们饥饿的眼球,现在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部分农村还是生产队的时候,家家的口粮还不富裕,所以常常吃不饱),微风过去,麦田像金黄的海洋,一浪连着一浪,甚是壮观,美不胜收。玲看着麦浪,不走了,回头告诉英和我,村里来了一照相的,我们去照相,不去学校了。我有点担心,不去行吗?玲说没事。(在我的记忆里,她说什么,我都听,不论是坏事还是好事,我都去做,当然我们一起做)。三人一起拐进村子,找到照相的,记得那天英穿了一件新衬衣,三人借了三条纱巾系在脖子上,我的衬衣最旧,三人站一排,照了。照完像,我看太阳还早(那时候看天早晚就是看太阳走到哪里了),想去学校,玲不让,三个人出了村,又来到麦田旁,玲拉过英和我,小声说,我们爬到麦田里偷麦穗吧。我说社员抓住咋办?玲肯定地说,他们去东边地啦,这边现在没人,她早就看好了。三人把书包斜挎在身上,跑进麦田,躺在了里面,爬在那里,麦芒透过单薄的衬衣扎在身上、胳膊上生疼,我咧咧嘴,忍着,看她俩专心致志地揪麦穗,一下、一下,把麦穗装在书包,我的手好慢,没有揪几下,手心就出汗了,心咚咚跳地收不住,汗大把大把流。好了,我们快走,我小声喊道。玲扭头看了我一眼,继续揪着。来人了,快走,我又说道。玲拉起英时,我已经到了麦田外。
三人飞快跑进村,到了一破院内。玲让我回家拿火柴,她和英准备东西,当我拿来火柴时,她俩已经把麦穗放在了一破瓷碗内,用两块砖做底,用砖垒成灶头样,瓷碗当锅,灶头内有柴。玲接过火,点燃了柴,英在用两条细棍搅拌麦粒,一会麦香钻入了我饥饿的鼻孔。熟了,熟了。玲看了看英,让英把衣服脱下来,英脱了衣服,铺在地上,我抓起瓷碗仍在了英的衣服上,麦粒一粒一粒散落在那里,我们迫不及待开始“分赃”,麦粒平分三堆,三人坐在地上,很虔诚地一粒一粒品尝,好香,真香!炒了三碗才完。三人吃地饱饱的。英拿起衬衣,只见一个一个小洞,数也数不清。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本来眼睛就小,一哭更没了,眼泪鼻涕一大把,非让我们赔。玲和我吓坏了,玲拉起我就跑掉了。也不知英是怎么回家的。
过后,老师找到家,问为什么逃学?我撒谎说,头痛。据说,英让妈妈打了一顿。玲“逍遥法外”。往后的日子一直平淡的过着,她俩初中毕业再没有上学了。
现在想起来,对英都有些愧疚,也许她俩早已经忘记了这件事,回老家偶然还能碰见玲,英一直没有见过了。
玲和英是我的好伙伴。玲长我一岁,长得可好看啦 ,两根长长的黑油油的辫子搭在双肩,齐眉刘海,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还是双眼皮的,胆子最大,主意最多,干什么都很利索。英和我一样大,长一双小眼睛,扎着两把马尾巴,一走一跳。
记得那是五年级下学期,玲、英和我逃学了,——那是我上学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六月的天,骄阳高照,告别家人,我们仨手拉手去上学。学校距村有一公里远,走过一段小路,跨过一条小水渠(大人的一步宽),穿过两边都是麦田的乡村小道,我们边走边玩,英蹲在路边摘小野花,手缝的书包太大,拉在地上,她往前挪一下,书包跟着拉一下,我和玲手拉手弯着腰跟在她身后,我俩一块站直身子时,路边金黄的麦浪吸引了我们饥饿的眼球,现在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部分农村还是生产队的时候,家家的口粮还不富裕,所以常常吃不饱),微风过去,麦田像金黄的海洋,一浪连着一浪,甚是壮观,美不胜收。玲看着麦浪,不走了,回头告诉英和我,村里来了一照相的,我们去照相,不去学校了。我有点担心,不去行吗?玲说没事。(在我的记忆里,她说什么,我都听,不论是坏事还是好事,我都去做,当然我们一起做)。三人一起拐进村子,找到照相的,记得那天英穿了一件新衬衣,三人借了三条纱巾系在脖子上,我的衬衣最旧,三人站一排,照了。照完像,我看太阳还早(那时候看天早晚就是看太阳走到哪里了),想去学校,玲不让,三个人出了村,又来到麦田旁,玲拉过英和我,小声说,我们爬到麦田里偷麦穗吧。我说社员抓住咋办?玲肯定地说,他们去东边地啦,这边现在没人,她早就看好了。三人把书包斜挎在身上,跑进麦田,躺在了里面,爬在那里,麦芒透过单薄的衬衣扎在身上、胳膊上生疼,我咧咧嘴,忍着,看她俩专心致志地揪麦穗,一下、一下,把麦穗装在书包,我的手好慢,没有揪几下,手心就出汗了,心咚咚跳地收不住,汗大把大把流。好了,我们快走,我小声喊道。玲扭头看了我一眼,继续揪着。来人了,快走,我又说道。玲拉起英时,我已经到了麦田外。
三人飞快跑进村,到了一破院内。玲让我回家拿火柴,她和英准备东西,当我拿来火柴时,她俩已经把麦穗放在了一破瓷碗内,用两块砖做底,用砖垒成灶头样,瓷碗当锅,灶头内有柴。玲接过火,点燃了柴,英在用两条细棍搅拌麦粒,一会麦香钻入了我饥饿的鼻孔。熟了,熟了。玲看了看英,让英把衣服脱下来,英脱了衣服,铺在地上,我抓起瓷碗仍在了英的衣服上,麦粒一粒一粒散落在那里,我们迫不及待开始“分赃”,麦粒平分三堆,三人坐在地上,很虔诚地一粒一粒品尝,好香,真香!炒了三碗才完。三人吃地饱饱的。英拿起衬衣,只见一个一个小洞,数也数不清。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本来眼睛就小,一哭更没了,眼泪鼻涕一大把,非让我们赔。玲和我吓坏了,玲拉起我就跑掉了。也不知英是怎么回家的。
过后,老师找到家,问为什么逃学?我撒谎说,头痛。据说,英让妈妈打了一顿。玲“逍遥法外”。往后的日子一直平淡的过着,她俩初中毕业再没有上学了。
现在想起来,对英都有些愧疚,也许她俩早已经忘记了这件事,回老家偶然还能碰见玲,英一直没有见过了。
(撰稿:张文丽)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