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 | 破茧成蝶,以文砺剑——参加陕煤集团2025年公文写作与综合能力 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

发布日期:2025-09-17     信息来源: 蒲白分公司     作者:陈丹     浏览数:128    分享到:

十分荣幸能够在9月8日至11日参加陕煤集团2025年公文写作与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四天的培训,对我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与能力重塑,让我在三个方面获得了宝贵的成长:

一、从“一隅之见”到“寰宇之思”的系统觉醒

作为三级单位的文字工作者,我过去写作时对于文稿如何精准承接集团战略部署、如何在更宏大叙事中定位自身价值,思考得还不够深入。

这次培训开启了系统思维与全局观念的大门。课程将公文写作的政治属性——承载政策、表述决策、传递信息——鲜明地镌刻在我们心头。“文字材料也是生产力”这一核心要义的反复强调,让我豁然开朗:优秀的公文是政策落地的桥梁、决策执行的号角、思想统一的纽带,产生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实战环节是思维升级的熔炉。撰写推进会讲话稿时,我尝试站在集团战略高度审视本单位角色:是“执行单元”还是“创新试点”?在“创新型”建设中能贡献什么独特价值?这种“全局俯瞰局部、局部支撑全局”的思考,让我深刻领悟到,公文写作者必须“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做集团战略的“解读者”与“传播者”。

二、在“知不足”中点燃奋进之火

如果说系统思维的觉醒带来的是视野的开阔,那么深入接触大量写作核心技巧所带来的,则是一种强烈的“本领恐慌”。

这份恐慌首先源于对自身“经验主义”模式的颠覆。授课老师们如庖丁解牛般剖析优秀公文的筋骨:精准的政策把握、严密的逻辑、精炼得体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情感传递。对比式讲解让我清晰地看到自身在立意高度、逻辑深度、语言精度、情感温度上的巨大差距。

这份恐慌在紧张激烈的实战环节被无限放大。起草贺信的任务,堪称一场对“语言精练与内容得体”的极限考验。如何在短短篇幅内,既体现陕煤集团作为大型国企的格局与气度,又准确传达对兄弟单位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既要符合正式公文的规范庄重,又要避免刻板生硬?我绞尽脑汁,反复推敲,深感驾驭文字的功力不足。

然而,这份“本领恐慌”并未将我击倒,反而如燧石相击,迸发出强烈的学习动能。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老师们传授的“心法”,认识到公文写作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持续精进的专业技艺。只有通过“勤练笔、多打磨”的主动实践,才能在文字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三、以文砺剑,笃信文字之伟力

令人欣喜的是,在深刻的“本领恐慌”之上,培训更点燃了我心中对职业价值认同的熊熊火焰。

优秀文稿是推动决策、部署工作、凝聚人心、塑造形象、创造价值的核心工具——是战略落地的“蓝图”、政策传导的“管道”、成果凝练的“结晶”、组织形象的“名片”。我深刻理解了我们是战略落地的“翻译者”、价值创造的“隐形推手”。

认同还来自于对写作能力即综合能力的深刻领悟。一篇高质量讲话稿的诞生,需要精准的分析研判、强大的信息整合提炼、严密的逻辑思辨、高效的沟通协调以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文字岗位恰是锻造复合能力的绝佳平台,深耕于此能实现个人飞跃式成长,为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认同更来源于同行者的力量。培训打破了文字工作者的“孤独感”。小组交流、互评、课间探讨,让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我们分享困惑、互相启发、彼此鼓励。看到同伴的闪光点,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我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工作者,绝非一日之功。我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坐标,以文为犁,深耕思想的沃土;以笔为剑,锤炼担当的锋芒,努力成为一名“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复合型人才,用饱含力量与温度的文字,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雏鹰砺翅,青春淬火 —参加运销集团202... 下一篇:学思践悟深,淬炼启新程—参加运销集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