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 一场培训里的学与思
九月初的黎坪,已经有了秋的模样,天刚下过雨。我们坐上大巴往山里走,车子沿着弯曲的山路一路向上,窗外的树影随着车身轻轻晃,山涧里积着的雨水泛着碎光,偶尔能看见路面的水洼里映着头顶的云。越往上走,风越凉,到了景区培训点,大巴刚停稳,推开车门就被山里的风裹住。这是我第一次来黎坪,也是工作两年后,第一次参加集团组织的纪检监察暨新闻宣传工作培训,为期五天的学习,就从这片带着雨气的凉意山林里开始了。
培训分两部分,纪检监察在前两天。作为党务干事,我之前对纪检工作接触不多,信访案管、案件办理全流程这些内容,听着有些陌生。老师讲得细,从信访件登记到案件核查步骤,一条条列在PPT上。真正让我有触动的是观看警示教育片时,会议室里很静,屏幕上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一桩桩闪过,他们本来拥有大好前程却因为一时糊涂毁了职业生涯。我攥着笔的手不知不觉紧了,忽然明白“扣好廉洁从业第一粒扣子”不是句空话,尤其对刚工作没几年的我来说,这堂警示教育课,比任何理论都来得实在。
后三天的新闻宣传培训,从另一个角度解开了我工作里的困惑。以前总觉得宣传就是写稿子、发通讯,字斟句酌凑够篇幅就行,可老师一开口就打破了我的想法:“宣传首先要讲真实,别为了效果就往大了说,你想把一件事干坏,就把它做到百分之两百。”这句话我当即记在本子上,想想之前写过的一些报道,确实有过“为了亮眼加修饰”的念头,现在才懂,夸大的话反而会让大家不信任,得不偿失。
老师更强调要“跳出来想”,别把自己困在“写文字”的框里。他说现在企业宣传得用新媒体,拍视频就是个好办法——不用多复杂,结合着国家的热点、流行的音乐做内容,受众面自然就广了。就连拍摄手法也能灵活些,不一定非得是第一人称慢慢讲,试试节奏感强的rap做背景音乐进行叙述,反而能让人记住。这些话听得我眼前一亮,原来宣传还能这么做,之前总觉得“正经工作就得用正经形式”,现在才发现是自己思维太死板。后面讲到“编辑喜欢什么样的稿件”这堂课,老师点出了关键:我们的稿子常石沉大海,要么是没抓住时效性,要么是没理清地域性,有时候换个地方媒体投稿,稿子的价值就显出来了。他说的新闻“五性”,我一条一条标了重点,忽然明白之前写稿总像“自说自话”,就是没站在读者和编辑的角度想问题。
为期五天的培训一转眼就结束了。车子开上山路,回头望黎坪,雾气慢慢升起来,把错落的房屋和树林裹在里面。这五天没来得及好好看看黎坪的景色,却收获了比风景更实在的东西:纪检课让我懂了“守底线”,宣传课让我学会“接地气”。作为党务工作者,把培训学到的东西用在实处,哪怕只是拍好一条宣传视频、写好一篇朴实的报道,也是在为公司作贡献。
车窗外的景色渐渐往后退,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这次初秋的黎坪培训之行,像一场及时雨,浇透了我之前工作里的困惑,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