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报:一碗麦子泡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老家有一种叫麦子泡的特色小吃。于我而言,麦子泡是心中至爱。那独特的滋味,是家的味道,也是母爱的味道。
麦子泡的制作,有一套细致的工序。首先,得准备麦子。母亲会从密封罐里挑出饱满的麦子。这些麦子粒粒都像被岁月沉淀过的珍宝,每一粒都是土地的馈赠。母亲把麦子倒入大盆,加入清水开始淘洗。这一过程,母亲做得极为认真。她双手在麦子里轻柔地搅动,就像对待最珍视的宝贝。那些漂在水面的杂质被一点点去除。麦子在多次淘洗后变得清澈纯净,散发着淡淡的麦香。
麦子淘洗好后便要浸泡,浸泡的时长很有讲究。母亲会根据麦子的干燥程度和季节的不同来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麦子静静地吸收水分,慢慢变得圆润。我常常在一旁看着,那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等待,仿佛能看到麦子在悄悄积攒着化身美食的能量。
浸泡完成,就可以下锅炖煮麦子了。母亲会用家里那口厚实的铁锅来煮。她先在锅里添适量的水,再把麦子连同浸泡的水一同倒入锅中。点火之后,火苗舔着锅底,水渐渐升温直至沸腾。此时,麦子在锅里欢快地翻滚着,水面冒出一个个小气泡,麦香也开始在厨房弥漫开来。这麦香不甚浓烈,却有着田野的清新,仿佛把窗外的田野拉进了屋内。
水开后,母亲会把火调小再煮一会儿,让麦子在小火慢炖下逐渐变得软糯。她会不时地搅拌一下,以防麦子粘锅。在小火的温柔“催促”下,麦子慢慢发生着变化,外皮微微裂开,麦仁露了出来。这时候,整个厨房都充盈着浓郁的麦香。
麦子炖煮到合适程度后,母亲开始加配菜。最先加入豆腐,农家做的豆腐,白白嫩嫩。母亲把豆腐切成均匀的小块放入锅中,它们瞬间就融入麦子汤中,吸收着汤汁的鲜味。接着放粉条,母亲将提前泡软的红薯粉条放入锅中。滑溜溜的粉条入锅后迅速变成透明色,在麦子和豆腐间穿梭缠绕,为这道菜增添了别样的滋味。
接着,母亲将精心挑选的五花肉放入锅中,肉片在滚烫的汤汁里翻滚变色,肥肉变得晶莹,瘦肉则是诱人的粉红色。肉香与麦子、豆腐、粉条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让人光是吸一口气便能垂涎三尺。
调味的时候到了。盐是基础调料,一勺盐下去,各种食材的味道更加鲜明;花椒粉不可或缺,其独特的麻味为这道菜增添了风味;自家现泼的辣子油则是麦子泡的灵魂,红红的辣子油一入锅,整个麦子泡的色泽瞬间变得鲜艳,令人食指大动。
最后,撒上葱花和香菜作为点缀,一碗热气腾腾的麦子泡就出锅了。麦子泡汤汁浓郁,食材丰富多样,麦粒软糯又不失嚼劲,豆腐鲜嫩,粉条滑溜,大肉片肥而不腻。
吃着母亲做的麦子泡,我总会想起家乡的那片麦田。每到麦收时节,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一碗麦子泡,将那片麦田的精华都汇聚到了碗中,也承载了我对家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