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
母亲的手工面
发布日期:2013-05-16
信息来源: 彬长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1885    分享到:
——母亲节碎碎念
昨晚,正做面膜时,上幼儿园的儿子打来电话,问我母亲节想要什么礼物,想到三八节的时候儿子送给我的项链和戒指,虽然是儿子手工制作的,我开心的还在微信上炫了一下。随口便说,“你送什么妈妈都喜欢,我儿子长大了,知道给老妈过节了”。一句话出去就被儿子听出来了,“妈妈,你是不是在做面膜,我听你说话嘴巴都张不大”。我一下子笑喷了,“臭儿子,这都被你发现了” 。“妈妈不如我送你面膜贴吧,明天我去问老师面膜贴怎么做……”。放下电话,我恍若明白,原来母亲节将至,五岁的儿子尚且知道爱母之举,而我呢,我又能为我的母亲做些什么?——题记
每次休假回家的时候,母亲总会打电话问:“晚上想吃啥,我给你做”。每每都会回答:“你给咱擀些面”。母亲又问“汤面还是干面”?还是一样的答案“都行呢,你看着做”。其实,母亲知道她每次打电话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她还坚持征求一下我的意见,生怕吃烦了她的手擀面。随后母亲就依天气,天热就是干面,天凉就是汤面,掐算着时间我走到哪里她该下面入锅,等我一进门就能吃到刚出锅的鲜面条。
说起母亲的手工面,还要数母亲的手工搓搓,堪称一绝。我们乡里人叫搓搓,和现在街上的棍棍面相似,但是母亲的手工搓搓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的手工搓搓闻名我们整个村子,一堆面团瞬间会在母亲手里变成一根根细长且均匀的面棍棍,就是那样,母亲一根一根搓出来的,然后堆在一起,貌似要黏在一起,等搓完后一起丢进开水锅里,用筷子稍微活动几下,它们会自动分散开,每一根都很独立的伸展历练。三开后就出锅了,煮熟的搓搓泛着白光,像玉一样,浇上辣椒蒜泥汁伴着炒蔬菜,入口细滑劲道,地道的关中美味。母亲笑呵呵地说“咱庄稼人吃着实在”。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子都来我家向母亲请教过手艺,嫁出去的姑姑隔三差五都要来我家过把瘾,城里的小婶子每逢探亲回来专点母亲的手工搓搓招待便很满足。
其实不单是母亲的搓搓做的好,只要是有面粉,母亲可以一个月不重样的做着各种美餐。单就手擀面可以做成宽的、窄的、薄的、厚的,热吃的、凉吃的,更别说麻食、搅团、蒸面皮、馒头、包子、花卷……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吃法,口感味道迥然不同。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把单调的面粉做成各种美食不仅体现了日子的富足,更是把她主妇情节体现的温婉细致。看着我们贪吃的样子,母亲满心欢喜,那时候我们谁也不会去夸赞母亲饭做得好,我们都觉得是很自然的享受。每每出门临行前,母亲都会给我们的行囊里塞上几个包子花卷,让母爱浅浅随行。
后来我也曾跟着母亲学做手擀面,首先和好的面讲究‘三光’即手光、面光、盆光。我不但没做到三光,而且和的软了,导致后边擀的面片薄厚不均,一会粘一起,一会撕拉不成形,最后,我以失败而宣告结束,还是母亲收拾残局。
正是母亲的各种手工面养育了我们三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毕业后我仍然守着有麦子的故土,守在母亲身边扎根。血脉相承,我的儿子也是个面霸王。现在我们一家时常会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那种饭后满足的饱嗝便是母亲欣慰的信号。
记得刚成婚前两年,还没有孩子,母亲也不愿意和我们一起住。我和夫君曾几回回对着一桌没有食欲的饭菜感叹,现在能吃到一碗老妈做的手工面那就是人生中莫大的奢侈喽!后来,有了孩子,我长期在外工作,母亲搬过来帮我带孩子,收拾家务,无可厚非成了我家的面点大厨。没想到渐渐长大的儿子也是个吃面的主,一放学不是喊着要吃面条就是要吃棍棍面。
前几日回家,看见母亲一边吃力的揉着面,一边时不时的抬起胳膊拭一下额头的汗珠,忽然间心一阵痛,我们怎么能这么自私,母亲已经年老力衰,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了。陕西有句方言“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意思是说,擀面之前,先要把面团揉的乖巧的像封建时候被夫家驯服的媳妇一样,掌握到这样的火候做出来的面条才会劲道爽口。可见,母亲花费了多少气力为我们做一顿可口的面条。晚上,我特意叮嘱母亲以后不用再辛苦自己做面了,小区门口有家卖面食的,买回来我们煮一下就好了。儿子听见后嚷嚷道“前些天,姥姥回舅舅家了,爸爸在外边买的面真难吃,我就喜欢吃姥姥做的面还有棍棍搓搓(儿子对姥姥做的手工搓搓专用称呼)。”母亲感叹道“现在啊就这么点用处了,啥都干不成了,闲的一天干啥!”我没有反驳母亲,心里在说,老妈,虽然现在我儿子都快幼儿园毕业了,您还是咱家的主心骨。有您在家里才会一年四季飘着麦香味,飘着我童年的记忆,让我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有依靠、有温暖、有幸福!
亲爱的老妈,母亲节将至,我该如何报答母恩,您那饱经沧桑风雨的面颊蹒跚的步履,是打在儿女心上的痛;根根银丝,道道皱纹是刻在儿女的身上的伤。您无私的母爱,儿女们有着拳拳之心却轻易无法用语言表达,用文字描述,生怕我的拙劣道不尽您在我们心目中勤劳善良智慧的母亲形象。您的爱,润物细无声;您的爱,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个神圣的节日,您的朴实卑微了世界上所有礼物的光环,您的生养之恩遮盖了康乃馨的芬芳。以往的母亲节,我都会在QQ签名里为您致敬祈福,显得那么苍白,我决定今年的母亲节我要亲手为您做一碗手擀面,让您也享受下被女儿侍奉的天伦之乐!
每次休假回家的时候,母亲总会打电话问:“晚上想吃啥,我给你做”。每每都会回答:“你给咱擀些面”。母亲又问“汤面还是干面”?还是一样的答案“都行呢,你看着做”。其实,母亲知道她每次打电话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她还坚持征求一下我的意见,生怕吃烦了她的手擀面。随后母亲就依天气,天热就是干面,天凉就是汤面,掐算着时间我走到哪里她该下面入锅,等我一进门就能吃到刚出锅的鲜面条。
说起母亲的手工面,还要数母亲的手工搓搓,堪称一绝。我们乡里人叫搓搓,和现在街上的棍棍面相似,但是母亲的手工搓搓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的手工搓搓闻名我们整个村子,一堆面团瞬间会在母亲手里变成一根根细长且均匀的面棍棍,就是那样,母亲一根一根搓出来的,然后堆在一起,貌似要黏在一起,等搓完后一起丢进开水锅里,用筷子稍微活动几下,它们会自动分散开,每一根都很独立的伸展历练。三开后就出锅了,煮熟的搓搓泛着白光,像玉一样,浇上辣椒蒜泥汁伴着炒蔬菜,入口细滑劲道,地道的关中美味。母亲笑呵呵地说“咱庄稼人吃着实在”。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子都来我家向母亲请教过手艺,嫁出去的姑姑隔三差五都要来我家过把瘾,城里的小婶子每逢探亲回来专点母亲的手工搓搓招待便很满足。
其实不单是母亲的搓搓做的好,只要是有面粉,母亲可以一个月不重样的做着各种美餐。单就手擀面可以做成宽的、窄的、薄的、厚的,热吃的、凉吃的,更别说麻食、搅团、蒸面皮、馒头、包子、花卷……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吃法,口感味道迥然不同。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把单调的面粉做成各种美食不仅体现了日子的富足,更是把她主妇情节体现的温婉细致。看着我们贪吃的样子,母亲满心欢喜,那时候我们谁也不会去夸赞母亲饭做得好,我们都觉得是很自然的享受。每每出门临行前,母亲都会给我们的行囊里塞上几个包子花卷,让母爱浅浅随行。
后来我也曾跟着母亲学做手擀面,首先和好的面讲究‘三光’即手光、面光、盆光。我不但没做到三光,而且和的软了,导致后边擀的面片薄厚不均,一会粘一起,一会撕拉不成形,最后,我以失败而宣告结束,还是母亲收拾残局。
正是母亲的各种手工面养育了我们三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毕业后我仍然守着有麦子的故土,守在母亲身边扎根。血脉相承,我的儿子也是个面霸王。现在我们一家时常会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那种饭后满足的饱嗝便是母亲欣慰的信号。
记得刚成婚前两年,还没有孩子,母亲也不愿意和我们一起住。我和夫君曾几回回对着一桌没有食欲的饭菜感叹,现在能吃到一碗老妈做的手工面那就是人生中莫大的奢侈喽!后来,有了孩子,我长期在外工作,母亲搬过来帮我带孩子,收拾家务,无可厚非成了我家的面点大厨。没想到渐渐长大的儿子也是个吃面的主,一放学不是喊着要吃面条就是要吃棍棍面。
前几日回家,看见母亲一边吃力的揉着面,一边时不时的抬起胳膊拭一下额头的汗珠,忽然间心一阵痛,我们怎么能这么自私,母亲已经年老力衰,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了。陕西有句方言“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意思是说,擀面之前,先要把面团揉的乖巧的像封建时候被夫家驯服的媳妇一样,掌握到这样的火候做出来的面条才会劲道爽口。可见,母亲花费了多少气力为我们做一顿可口的面条。晚上,我特意叮嘱母亲以后不用再辛苦自己做面了,小区门口有家卖面食的,买回来我们煮一下就好了。儿子听见后嚷嚷道“前些天,姥姥回舅舅家了,爸爸在外边买的面真难吃,我就喜欢吃姥姥做的面还有棍棍搓搓(儿子对姥姥做的手工搓搓专用称呼)。”母亲感叹道“现在啊就这么点用处了,啥都干不成了,闲的一天干啥!”我没有反驳母亲,心里在说,老妈,虽然现在我儿子都快幼儿园毕业了,您还是咱家的主心骨。有您在家里才会一年四季飘着麦香味,飘着我童年的记忆,让我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有依靠、有温暖、有幸福!
亲爱的老妈,母亲节将至,我该如何报答母恩,您那饱经沧桑风雨的面颊蹒跚的步履,是打在儿女心上的痛;根根银丝,道道皱纹是刻在儿女的身上的伤。您无私的母爱,儿女们有着拳拳之心却轻易无法用语言表达,用文字描述,生怕我的拙劣道不尽您在我们心目中勤劳善良智慧的母亲形象。您的爱,润物细无声;您的爱,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个神圣的节日,您的朴实卑微了世界上所有礼物的光环,您的生养之恩遮盖了康乃馨的芬芳。以往的母亲节,我都会在QQ签名里为您致敬祈福,显得那么苍白,我决定今年的母亲节我要亲手为您做一碗手擀面,让您也享受下被女儿侍奉的天伦之乐!
( 撰稿:冯延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