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报:冬季煤市还需看产能释放程度
中国煤炭报 2021年12月4日 M7版
12月,北方地区已普遍供暖,供暖用煤会持续增加,预计动力煤消费将逐步达到冬季高峰,煤炭价格或将呈现整体易涨难跌的形势。
一段时间以来,在多方努力下,目前煤炭市场总体实现了软着陆,在政策强力调控下整体平稳、小幅振荡运行,价格整体趋于稳中有降。如何进一步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供给侧煤炭主产地的产能释放就显得尤为关键。
总体来看,临近年底,各方安全生产环保弦紧绷,部分煤矿年度任务基本完成,生产逐步转向减产或停产,煤炭主产地增产潜力不足,主产地煤炭供给趋紧,供给端货源结构性偏紧问题较为突出。
一方面,临近年底,为了防止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国家相关部委和各产煤大省、相关地市等往往会加强安全监管,产能释放会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多数生产煤矿来说,临近年末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情况下,有的煤矿会主动降低生产负荷,甚至选择阶段性停产检修,给产地煤炭市场造成阶段性适度偏紧的状况。此外,市场贸易端煤炭份额虽在减少,但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对动力煤现货市场有扰动刺激,给产地煤炭市场带来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对年底国内煤炭供应整体情况带来一定影响。
有关方面数据显示,9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已核增煤矿产能2.2亿吨。笔者认为,核增产能释放的滞后性,与12月甚至今冬明春实际用煤需求还存在错配期。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再加上进入枯水期后水电出力不足,12月火电及电煤需求有望继续增长。虽然电力企业库存有所恢复,但供给端的不确定性叠加遭遇“冷冬”的可能性,以及煤炭供给逐步向主产地集中,煤炭主产地“三西”地区在集中保供重压下,产运销柔性调节能力减弱,给产地煤炭市场也带来诸多挑战。
岁末年初,国家相关部委对明年的电煤保供范围、中长协签订、基准价格等政策仍不明朗。当前煤电双方的诉求差异较大,上下游产运需衔接的难度也在增大,导致市场上下游、产运销各方多个环节观望情绪较浓。特别是发电供热机组全覆盖和增量保电煤的预期下,年底安全与环保以及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煤炭生产消费的制约愈发明显。
近期,北方港口受大雾天气影响,船舶封航停运,港口环节货源后续补充动能偏弱,导致港口煤炭价格反弹,一定程度上也会逐步传导给煤炭产地,给产地煤炭市场带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