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企业文化 > 文学天地
文学天地

《我是农民》有感

发布日期:2013-03-07     信息来源: 销售分公司     作者:     浏览数:1980    分享到:

       《我是农民》,其实我也是农民。
       喜欢贾平凹,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的文章,而是因为他的经历。他是农民出身,在乡村曾经生活了很多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大学,工作,最后成为全国非常知名的作家。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第一时间买来,花了一礼拜的时间看完。这是本自传的小说,叙事娓娓道来,感情细腻纯真,的确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我喜欢农村。母亲家在韩城党家村,每当我看到很多作家写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是我的故乡。记忆中的农村,都是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青年农民。那些淡青色的瓦房或者暗黄色的土房,或是党家村那寂静透亮的四合院,那穿透六百年风铃声的文星阁,那些整天无忧无虑的孩子,和那些悠然自得的老人。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已经失去了几千年来积淀的农村文化,甚至被人们称为城镇化的前奏。这样的农村,没有多少快乐,没有多少真实的东西。这样的农村,将要断送很多古老的传统,变成城市化的奴隶,不再有曾经的淳朴。
       还好,有那些怀旧的作家,他们用笔书写着那些逝去的年华,那些年华因为沾上了农村的圣洁而变得高尚无比。那些质朴的文字,描述着千年来古老的农村印迹,细细读来,就像是在喝一杯苦茶,你能感受到这茶经历的风风雨雨。
       贾平凹离开农村的时候是19岁,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都沾满了土地的清香,他的回忆更加真实。那些故事,如同是心中涌出的泉水,源源不断。
       书的开始是介绍生活在城市里的作者--“我”。“我”整天被一堆数字包围着,电话号码、门牌号、安检号。这样的生活在那些追求名誉和金钱的人眼里,也许是相当的高兴。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想逃避,却无法逃避,于是就想起了自己在农村的生活。
       当农村的孩子是不容易的,他们需要很早就懂事,他们不能违背父母的命令,他们得接受一些现实。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皇帝。 
       那时的农村,一出门到处都是亲戚,这个大伯,那个二舅,很容易和人交流。有时候,如果亲戚多,而你的辈分大一点,你竟然是同龄或者比你大的长辈,那时候就高兴的不得了。
       那时的农村,只要有力气,便成了劳动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肩膀不知承受了多少责任。那时候,为了拾麦穗跑几十里地,为了砍柴爬好几座山。现在的孩子,很多人娇生惯养,除了使用筷子还行,其他的劳动是做不了的。
       以前农村的孩子,都是比较心细的,能觉察到事情的微妙。看到父母的一个眼神,听到父母的一句闲话,都能明白意思。他们不但会和人相处,还会和自然界的动物打交道。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真正想去了解父母的心思,很多人都盯着父母的钱,买点吃的,买个玩具。
       以前农村的孩子,似乎更早熟一点。会默默地喜欢一个人,看到她便会躲起来,或者偷偷地跟着,把爱放到心底里,不让她察觉。会默默地注意她,一颦一笑都记在心里,却很少敢去表白。现在的孩子,天天“老婆老公”挂在嘴边,有时候在教室就敢上演浪漫电影。
       书中的那些回忆,是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有着农村金黄的土地、蔚蓝的天空做背景的。读这样的书,我童年的记忆便也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看到童年的我,看到那时的纯真和快乐。
       书很快就看完了,那些记忆也渐渐地沉淀下来。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回去了,甚至很难在现实中找到相似的环境,只有这样的书可以提供参考。
       这书是老书了,但是那些故事,那些画面,在我们这些有农村经历的人看来,总是这般的醇香浑厚,令人难忘。

(撰稿: 王奕博)

上一篇:“奔四”女人 下一篇: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