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新闻动态 > 媒体新闻
媒体新闻

中国煤炭报:条条细面串起的爱

发布日期:2024-03-02     信息来源: 中国煤炭报     作者:刘文娟     浏览数:196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40305100906.png


前些日子,在微信平台看到,陕西榆林清涧、米脂等县举办“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非遗项目“擀杂面”技能竞赛活动。老家榆林子洲县的婆婆看后不住感叹:“要是我再年轻一些,要是还在老家,说不定还能拿个优秀传承奖或优秀技能奖!”看着视频中一排排整齐码放的面条,好多有关吃面的场景在我的脑海中重现。

初识老公,他便告诉我,他母亲做面条手艺如何好。此后,每次回老家,婆婆都会提前和好面,切好各种配菜,算着时间在巷口等我们回家。她每次都将臊子炝得香气四溢,面条做得绵长劲道,让我们吃得唇齿留香。她边做饭边絮叨村里的家长里短,一根根面条里似乎能吃出邻里故事和乡土人情。婆婆还有一手擀杂面的绝活。杂面(豌豆面)不同于麦面,柔韧性较差,和面时要加入少许沙蒿,擀面时要折叠起来擀,反复折叠,最后擀成很大且薄如纸张的面饼,切成细条,配以酸菜土豆或羊肉酸菜臊子。含有豆香的杂面能吃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有时我们回家,婆婆会提前做好杂面,让儿女们都带一撮回家尝鲜。搬到楼上后,她会算好我们下班的时间,做好臊子、擀好面,然后趴在窗前等我们。看到我们进院子,她便开始烧水下面。等我们进门,她已经将一碗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面条端上餐桌。看着我们贪吃的样子,她会流露出满脸的成就感。

我们家乡以面食为主,评价谁家媳妇厨艺好会说她“擀下面一张纸,切面一根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筷子打秋千”。小时候,平时吃掺杂粗粮面的我们,早早期盼除夕下午的臊子细面。除夕吃钱串子,寓意来年事业兴旺、财源滚滚、长长久久。母亲早早和好面饧着,然后准备做臊子的食材。她做的臊子种类很多,有土豆、胡萝卜、豆角,还有西红柿鸡蛋、豆腐鸡蛋等。不管什么臊子,她都先将葱花炒香,放点辣椒面,再放入切成小丁的菜。等菜炒到八成熟,加汤,放入花椒粉、盐等佐料,最后出锅都要放些胡椒粉、熟芝麻、葱花、香菜。那油汪汪、香喷喷的臊子,包裹着细滑劲道的面条,让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长大后,我渐渐明白了,正是母亲经营的这种烟火,才有了我们一家老小的安稳生活。

母亲和面的盆是青色瓷盆,和面时先一点点加水,把面和成絮状,再揉成面团。她常边和面边向我讲解:“和面要盆光、手光、案板光,擀的面要光圆平整,薄如纸张。”面和好,饧上,她一边准备臊子,一边揉面。反复几次后,面团光滑,她就开始擀面,直至将面团擀成圆形、薄如纸张的面片,再展开面片撒匀面粉,将面片层层折叠成十几厘米宽的长条,然后切成一排排细长的面条,用右手一撮撮抓起上面一层向上一提,一把把细如线绳的面条便整齐摆放在案板上,待水开下面。我们将这种面称为钱串子。一清二白的面条,再加上香喷喷的臊子,那便是人间至味。面条与年,承载着团圆,承载着亲情,也承载着对未来的希冀。

婚后,为了满足老公和孩子的口腹之欲,我也学着做各种面食。我做得最多的是细臊子面,臊子有素有肉,有干拌的、三合一的,变着花样让家中面香萦绕。我们家每年除夕必须吃手擀的细面条。由于婆婆近年来身体欠佳,我擀好面条后也会送到她家一些。

除夕那天,儿子说:“妈,你和好面,饧上,今年我擀面,擀好你切。”我做好臊子,切面的时候,听见儿子唤爷爷奶奶:“吃钱串串嘞!”


上一篇:陕西工人报:陕煤运销建宏公司 “双明星”... 下一篇:中国煤炭报:与写作同行